-
以生命作為一種認知方式——論塞爾對《堂吉訶德》的美學解讀的意義
出版于 1605 年的《堂吉訶德》第一部依然與前一個世紀共享著文藝復興的累累碩果,處處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輝。
2025-01-30
-
維吉爾的心靈之旅
《維吉爾之死》,[奧地利]赫爾曼·布洛赫著,梁錫江、鐘皓楠譯,譯林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88.00元 赫爾曼·布洛赫的《維吉爾之死》被譽為德國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2025-01-26
-
《失蹤孩子檔案》:女性成長與小說的介入
《失蹤孩子檔案》,[墨]瓦萊里婭·路易塞利著,鄭楠、趙祎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2025年1月出版,432頁,69.00元 《失蹤孩子檔案》(Lost Children Archive)是為墨西哥作家瓦萊里婭·路易塞利贏得2021年都柏林文學獎的作品。
2025-01-21
-
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G.H.受難曲》:五個蟑螂故事
1964年,巴西作家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出版了《G.H.受難曲》,這是一部關(guān)于“蟑螂”的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來展開敘述,是作家文學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2025-01-20
-
韓江《素食者》與卡夫卡《變形記》同源性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
1 目前尚無證據(jù)證明《素食者》直接模仿《變形記》,但以兩者之間的思維邏輯和美學手段為切入點,卻可以厘清兩篇小說相似的結(jié)構(gòu)特征和象征意味。
2025-01-17
-
與契訶夫一同磨礪民族志技藝
當詞語攜帶著能量匯集,其他地方、其他人、其他聲音就在平行的生活中激蕩不已。
2025-01-17
-
在技術(shù)時代思考誕生的意義
在回憶錄《說吧,記憶》(Speak, Memory)中,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一開頭便寫道:“搖籃在深淵上方搖著,常識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存不過是兩個永恒的黑暗之間瞬息即逝的一線光明”(19)。
2025-01-15
-
褪色的巴爾扎克?
不知道巴爾扎克出生的法國怎樣評價這位作家,但在中國,除了羅丹塑巴爾扎克像的軼事還為人津津樂道,巴爾扎克的聲名卻不可避免地褪色了。
2025-01-09
-
《伊甸之東》:二元世界的挽歌
在短篇小說經(jīng)典《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思{以寥寥數(shù)筆勾勒了一個被囚禁的自由女性的一生。
2025-01-09
-
穿越羅生門——讀黑澤明自傳《蛤蟆的油》
日本導演黑澤明,一生拍攝多部經(jīng)典影片,伯格曼、科波拉、喬治·盧卡斯、馬丁·斯科塞斯、斯皮爾伯格、張藝謀等享譽世界的導演皆對他格外欣賞。
2025-01-08
-
《米蘭講稿》:翁貝托·??扑徒o世界的禮物
2000年,在意大利電影制作人、出版人伊麗莎白·斯加爾比的倡議和主持下,一個旨在傳播各種形式的文化,為文學、音樂、電影、科學、藝術(shù)和哲學提供討論空間的文化藝術(shù)節(jié)誕生于米蘭,這就是“米蘭藝術(shù)節(jié)”。
2025-01-08
-
有思想的女性為我們帶來了什么
2024年是我的傳記閱讀年,我從未如此集中地閱讀傳記作品。
2025-01-03
-
“馬里烏波爾三部曲”:半個世紀的拼圖與女性生存寓言
娜塔莎·沃丁(Natascha Wodin,1945— ),德語作家,俄語翻譯家。
2025-01-03
-
《記憶縈回》:布魯姆的最后一課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1930-2019)是著名文學批評家,也是一個文化符號,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產(chǎn)業(yè)。
2024-12-31
-
蕾拉·斯利瑪尼《戰(zhàn)爭,戰(zhàn)爭,戰(zhàn)爭》:看見無聲的命運和創(chuàng)傷
近日,龔古爾文學獎得主、法國“80后”女作家蕾拉·斯利瑪尼的全新長篇傳記小說《戰(zhàn)爭,戰(zhàn)爭,戰(zhàn)爭》出版。
2024-12-30
-
阿莉·史密斯《冬》:“我們都是同一個故事當中的組成要素”
阿莉·史密斯 英國作家阿莉·史密斯的作品以其濃厚的實驗性質(zhì),巧妙的文字游戲,非線性的敘事結(jié)構(gòu)及對傳統(tǒng)性別構(gòu)建的打破而備受學界關(guān)注。
2024-12-30
-
無盡的青春永恒的追憶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青春歲月盡管不是一個人最成熟、最篤定的年代,卻是最黃金、最美好的年華。
2024-12-27
-
《東方來信》背后的輝格史觀
《東方來信: 蒙太古夫人書信集》,[英]蒙太古夫人著,馮環(huán)譯,商務印書館,2022年3月版 1763年,蒙太古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1689-1762年)遺著《東方來信》(The Turkish Embassy Letters)出版,旋即成為暢銷書,在英倫和歐陸一版再版。
2024-12-27
-
于AI時代乘風破浪的本格推理
自現(xiàn)代類型小說從西舶來,日本一直是偵探推理文學的鬧市區(qū)。
2024-12-25
-
厄休拉·勒古恩:我在頭腦中工作
—— 讀者提問 —— 最近我收到了一封讀者來信,在表達了喜歡我的書后,他說他要問一個可能顯得很蠢的問題,我不是非得回答,但他真的很渴望知道答案。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