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怡微:我對故事的興趣遠遠沒有停止
編者按 2020年,最早一批“80”后已經(jīng)40歲了。
-
張翎:通過寫作重塑故土的存在
“藻溪是我母親的出生地,那里留下了她的童年、青少年時期的許多印跡,那里埋葬著她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伯父伯母,還有許多她叫得出和叫不出名字的親戚。
-
約翰·契弗的短篇小說:永遠無法安放的游牧靈魂
上世紀80年代,大量優(yōu)秀外國作家作品被譯介到中國,約翰·契弗是其中之一。
關鍵詞:  約翰·契弗《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2020-09-22
-
馬金蓮:寫作是我一生的摯愛
編者按 2020年,最早一批“80”后已經(jīng)40歲了。
-
張二棍:砰!好詩人應該是一個狙擊手
編者按 2020年,最早一批“80”后已經(jīng)40歲了。
-
余秀華:“我的詩歌只是為了取悅我自己”
9月17日,余秀華受新經(jīng)典文化之邀,攜新版《月光落在左手上》做客北京雍和書庭,暢談女性、婚姻、詩歌等大家關注的話題。
-
周子湘:漂泊的意義,不是回到故鄉(xiāng)
編者按 2020年,最早一批“80”后已經(jīng)40歲了。
-
文學的光照
2020年是決戰(zhàn)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圍繞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廣大作家積極參與、投身到脫貧攻堅題材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中,推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
網(wǎng)文出海:東方,掀起浪花之后
2020年6月,中國作協(xié)網(wǎng)絡文學中心正式發(fā)布《2019中國網(wǎng)絡文學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創(chuàng)作、評論研究、隊伍及引導、產業(yè)發(fā)展、海外傳播5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回顧了2019年網(wǎng)絡文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  網(wǎng)文出海《全職高手》《詭秘之主》《慶余年》2020-09-02
-
《正常人》:面向未來的“正常人”成長史
談起今年上半年最為火熱的劇集,英劇《正常人》必然是其中之一。
-
我找尋的,是即使無人在意依然會做的事
一反人們對讀書人或寫作者“文弱”的印象,繪本作家熊亮近年熱衷于習學詠春拳。
關鍵詞:  熊亮繪本創(chuàng)作圖像思維繪本創(chuàng)作探索2020-08-10
-
托卡爾丘克:在“怪誕”的文學罐頭里想象未來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新作《怪誕故事集》的中譯本,日前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由十篇風格各異的短篇小說組成。
-
莫言:“諾獎”八年后,愿做一個“晚熟”的人
2020年,距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過去整整八年,距離他出版上一部長篇小說《蛙》也已過去整整十年。
-
“小眾出版”是個偽命題嗎?
活動現(xiàn)場(從左至右:劉晉鋒、羅丹妮、王恰恰) 7月25日,在第五屆abc北京藝術書展論壇環(huán)節(jié),單向空間編輯總監(jiān)羅丹妮、一頁出版folio主編王恰恰、十三邀聯(lián)合制片人劉晉鋒共同帶來一場關于“小眾出版”的討論,就“小眾出版”的概念、做書本身與文創(chuàng)產品的關系、時代對做書的影響等話題各抒己見。
-
《第一次的離別》:在離別中學會成長
《第一次的離別》上映海報 作為影院停擺大半年后首批公映的電影之一,《第一次的離別》在某種程度上賺足了“噱頭”。
-
周潔茹《小故事》:她們的故事,細碎如星光
周潔茹的新書《小故事》距離她的上一本小說集已有兩年。
-
現(xiàn)在的人們,為什么偏好形象無瑕的村上春樹?
作品在東西方都曾掀起閱讀熱潮的村上春樹,作息健康,聲譽頗佳。
-
中國作家網(wǎng)推出精品文選《燈盞·2019》
《中國作家網(wǎng)精品文選:燈盞·2019》(上、下),作家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中國作家網(wǎng)精品文選《燈盞·2019》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在當當網(wǎng)、京東同步上線。
關鍵詞:  燈盞原創(chuàng)投稿平臺2020-07-24
-
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如何“乘風破浪”?
近段時間,30+女性的職場發(fā)展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
-
劉子超對談羅新:好的旅行文學充滿人的故事
“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這是近幾年網(wǎng)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不少人以此激勵自己。
關鍵詞:  失落的衛(wèi)星中亞大陸劉子超羅新旅行文學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