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個人的意見,是希望交大全部西遷”:新見郭沫若給西遷交大師生的復信
筆者在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找到一封郭沫若回復西遷交大師生的信函,該信未見于已出版的各種郭沫若書信集,值得略作梳理。
2022-08-31
-
貧瘠荒原里迸放的生命之花:路遙“山花”時期的詩歌遺作
引言 追索路遙早年的創(chuàng)作道路,“山花”時期(1970 年至1973 年)是至關重要的人生起步和創(chuàng)作發(fā)軔階段。
2022-08-31
-
小說作品的文獻性
我近年在思考一個問題:稽考、認識中國古代小說作者,并將其小說作品作為文獻資料。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8-31
-
顧農(nóng):力量與抒情
平和內(nèi)斂的力量 在幾大類文體中,中國古代文學以詩歌為大宗,詩歌又以抒情為主流。
2022-08-31
-
滬上咖啡館延展歷史與風景
近代以來,咖啡以香味與色澤風靡世界,亦與上海結(jié)下不解之緣。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2-08-30
-
許淵沖大學讀巴金
去年六月,許淵沖先生以百歲高齡辭世。
-
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編者按:近日,學者徐晉如新著《國文課》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出版。
2022-08-30
-
王陽明:“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編者按:近日,中華書局出版了學者周志文的新著《陽明學十講》。
2022-08-30
-
古人如何“花式”休假
每年七八月,都是休假的高峰期。
2022-08-29
-
老態(tài)為何用“龍鐘”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動作遲緩、步履蹣跚時,經(jīng)常會用“老態(tài)龍鐘”這個詞。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2022-08-29
-
唐小兵:那改變明天的已為今天所改變
編者按:近日,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歷史學者唐小兵的北美訪學錄,記錄了他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與哈佛大學的遐思見聞。
2022-08-28
-
王獻唐的學術世界:寒金冷石文字中的生命暖意
王獻唐(1896—1960),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考古學家、圖書館學家、博物館學家。
關鍵詞:  王獻唐2022-08-27
-
陳平原:演說之于現(xiàn)代中國
一 演說在晚清的興起,絕對是一件大事。
-
李大釗詩歌中的“青春之氣”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以“青春中華”為口號的青年思想,激勵了億萬中國青年,影響至深。
關鍵詞:  李大釗2022-08-26
-
謝泳:新時代的文史研究
現(xiàn)在電子檢索文獻極方便,但我還是喜歡讀書,因原始讀書有閱讀快感,原先記憶中存了的問題,讀書過程中遇到了,發(fā)生聯(lián)想,再去檢索,然后解決。
關鍵詞:  文史研究2022-08-26
-
宮廷到市井:唐代住居與文學
文學是“人”學也是“物”學,研究住居與文學,需要把創(chuàng)作主體和書寫對象置于住居空間中,通過物質(zhì)化的場景再現(xiàn),探討創(chuàng)作者如何通過文學書寫來表達生活體驗、生存狀態(tài)與生命意識。
2022-08-25
-
鄒漢明:穆旦墨跡印象錄
蘇偉綱送給我一冊他主編的《世守清芬:嘉興五百年名家墨跡》,該書以明中葉項元淇開篇,收羅宋旭、李日華、項圣謨、查繼佐、朱彝尊等130多位嘉興名家的墨跡,可謂洋洋大觀。
關鍵詞:  穆旦2022-08-25
-
書齋長物,文房雅事
中國文人的骨子里,有著根深蒂固的書齋情結(jié)。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2022-08-25
-
赤松子和他的朋友們
編者按: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家嚴優(yōu)作品《諸仙紀:中國仙話八議》。
2022-08-24
-
古書里的神奇魚類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提到長江特有物種白鱘已經(jīng)滅絕。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