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樾詩文集》:貫通文史哲之詩文
一部古籍整理著作,該如何評估其價值和質(zhì)量?筆者以為可從重要度(整理對象的影響力)、創(chuàng)新度(以前有無整理或較之前整理有無重要突破)、難易度(是繁難整理還是簡易整理)、規(guī)范度(是否符合古籍整理一般性規(guī)則)、可靠度(整理的差錯率)五方面去考慮。
-
“我從小就是牙痛黨之一”——從魯迅的牙痛說起
周樹人《時疫論》,原載《國醫(yī)旬刊》 魯迅的抱怨:中國自家的牙醫(yī)“貴不可言” 早在1925年11月,魯迅曾公開宣稱:“我從小就是牙痛黨之一。
-
酬贈和韻亦有精神元素
筆者近日整理蘇老(蘇步青)舊居之遺存手澤,發(fā)現(xiàn)題名《帶溪詞稿》殘稿一種,甲、乙兩卷未見,僅存丙、丁、戊三卷。
-
祥林嫂是“麻木愚昧的”還是“高貴偉大的”?
回看1950年代的魯學發(fā)展,有兩位文學理論家兼魯迅研究家——馮雪峰和陳涌,值得特別關注。
關鍵詞:  陳涌馮雪峰魯迅研究《祝?!?/a>2022-06-30
-
民間動物故事中的“生態(tài)意識”
近日讀劉守華先生主編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對中國民間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和生命情懷又多了一些理解。
2022-06-29
-
古典園林生活鏡像里的極致風雅
“花徑隨風掃,藥畦趁雨鋤。
2022-06-29
-
“貍貓換太子”流行始末
近日,古裝劇《夢華錄》的熱播,讓觀眾的目光再次回到了宋朝。
2022-06-28
-
退縊鬼者需要具備的個人“體質(zhì)”
古代各類橫死者中,以自縊為大兇中的大兇,最易化為厲鬼,大約是因為凡自縊而死者,不僅怨氣難以申解,而且尸體懸吊半空中,別有一股陰森可怖的景象……因此,在志怪筆記中,有敢捉弄倀鬼的,有敢驅(qū)趕疫鬼的,有敢直面溺鬼的,但碰上縊鬼,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基本上就是“哭爹喊娘+連滾帶爬”。
2022-06-27
-
安得廣廈千萬間——杜甫詩中的家國情懷
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時代,而盛唐則是巔峰中的巔峰。
-
書是“古先生”,亦是“今先生”
每每捧起書,嗅著淡淡墨香,眼睛掃過一筆一劃的方塊字,腦海里留下先知們記下的那些我未曾熟知的事兒和理兒, 心里很滿足,書自然成了我的“先生”,又恍然想起著名學者、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先生生前跟我不止一次說過的“書是古先生”。
2022-06-26
-
“后來誰與定吾文?”——張爾田的遺民關懷與世界眼光
《張爾田書札》,梁穎等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332頁 張爾田 近年來,學術界關于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張爾田的文獻收集整理頗有進展,其中《張爾田集》(黃山書社,2018)的整理出版與《張爾田全集》(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的影印出版,為我們研究張爾田提供了很方便的史料基礎,但兩種文集內(nèi)容重合度較高,且皆有明顯疏漏,尤其是漏收了大量散落于各處的張爾田信札。
2022-06-24
-
王蒙:山林詩話
編者按 作家王蒙從青年時代創(chuàng)作《青春萬歲》開始,以持續(xù)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見證和參與著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的歷程。
-
王璞:從歌德遺產(chǎn)到“時代精神”
一 歌德遺產(chǎn)之為問題:從譯者流亡到世界反法西斯運動 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使用化名,在上海匯山碼頭登上“盧山丸”,出發(fā)赴神戶,由此開啟了他的日本流亡時期。
-
王維諷刺批評陶淵明
開欄語: 先前讀詩之際往往隨手寫點筆記,后來大抵整合到文章或書稿中去了。
-
《清明》的作者是杜牧嗎
《清明》是否為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所作,歧見紛紜。
2022-06-23
-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國儒道文化精神的兩大基石。
關鍵詞:  老子孔子傳統(tǒng)文化2022-06-22
-
在地理與文學之間——《水經(jīng)注》中的志怪故事
六朝時期地記空前興盛,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集六朝地記之大成,在對方域、山川、古跡、風俗、物產(chǎn)的介紹中有不少異人、異事、異物、異象之類的志怪故事。
關鍵詞:  古典文學《水經(jīng)注》2022-06-22
-
讀《紅樓夢》,首先你要把它當作小說
今年高考的一道作文題,提到《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
趙普光:不“冷”不“熱”的子善先生
一 前輩學者有兩種。
關鍵詞:  陳子善現(xiàn)代文學2022-06-21
-
夏至:萬物至盛,欣欣向榮
夏至,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個節(jié)氣,一般在公歷的6月21日到6月22日之間。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