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啟超胞弟梁啟勛的詞學研究
編者按:梁啟勛是梁啟超長弟,追隨兄長,深受其影響與提攜。
-
如何定稿?——1981 年版《魯迅全集》定稿的流程與原則初探
1981年版《魯迅全集》中《集外集拾遺補編》《古籍序跋集》的責任編輯徐斯年曾撰文回憶從“紅皮本”到發(fā)排的整個流程: 首先,對“征求意見本”(即社內印行的、作為原注釋組定稿的“紅皮本”——原注釋組的未定稿本則是各組自行印行的“白皮本”)進行加工,包括統(tǒng)一格式體例,核對每一條注文的原始資料,決定注文取舍,進行文字加工,補寫應注而未加注的條目。
-
當舊酒裝入新瓶 ——《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在八十年代的重生
一、“三十年代”與“八十年代”的相遇 1983年,當75歲高齡的趙家璧回顧其出版生涯時,自己27歲時集結諸名家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仍是其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
關鍵詞:  《中國新文學大系》2020-12-25
-
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沫若譯作再版梳考
摘要: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沫若翻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華倫斯坦》等11部德語作品得到了系統(tǒng)性再版。
-
百年《辭?!罚阂欢无o書編纂史
新版《辭?!? 自1915年動議編纂,1936—1937年《辭?!返谝话婷媸溃痢掇o?!罚ǖ谄甙妫┎蕡D本與讀者見面,《辭?!纷哌^了一百多年的艱辛歷程。
-
“活的”文獻:古典文獻學新探
摘要:在中國古代“治書之學”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古典文獻學,是以“治書”方法與技術為核心的工具學科。
關鍵詞:  古典文獻學2020-12-16
-
陳尚君:網絡時代的傳統(tǒng)學術
一 我這里所說傳統(tǒng)學術,指西學傳入以前的中國固有學術,是以四部分類為格局,以修齊治平為目標,以文本解釋為重點,以文獻會聚與考證為特色的學術工作,綿延兩三千年。
-
薛冰:十年藏書熱,故紙賽黃金
編者按:近日,文化學者薛冰出版新書《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版本學的基本概念為經,以圖書實證為緯,編織近現代中國出版的宏觀圖景。
-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緣起及其出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的“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一套持續(xù)六十余年,影響幾代讀者的叢書。
關鍵詞:  人文社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古典文學2020-12-11
-
一波三折,《梁啟超全集》的出版
梁啟超曾作《先秦學術表》,“屢次易稿,費十余日之精力,始得完成,耗時用力,可謂甚大”,梁十分滿意自己的付出,“然因此范繁賾的史事為整飭,化亂蕪的文章為簡潔,且使讀者一目了然,為功亦殊不小”(《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
版本學的起源
陳先行先生自1973年起即供職于上海圖書館,在顧廷龍、潘景鄭等前輩學者的指導下,長期從事古籍編目與版本鑒定研究。
-
天一閣藏《夜航船》影印本首發(fā)
近日,天一閣博物院藏《夜航船》影印本在浙江首發(fā),相較三個月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點校本,此次的影印本保留了更多原抄本紙張、字跡、版式方面的細節(jié)。
-
《點石齋畫報》:我國第一份新聞畫報
《點石齋畫報》是由上?!渡陥蟆返睦习逵⑸堂啦閯?chuàng)辦的,發(fā)刊于1884年5月8日,根據近年研究成果可知,其終刊時間為1898年。
關鍵詞:  《點石齋畫報》2020-11-30
-
《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發(fā)布
11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主辦的《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發(fā)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2020-11-27
-
讀汪曾祺札記:勘誤與靈感
汪曾祺 汪曾祺作品的校勘,是一個難題。
-
宋強:老舍《駱駝祥子》的修改
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老舍就積極參加抗戰(zhàn)文學運動。
-
簽名本和手稿:尚待發(fā)掘的寶庫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十講》 陳子善 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學術研究需要創(chuàng)新,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研究也需要創(chuàng)新。
關鍵詞: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十講》2020-11-14
-
1978年《曹禺選集》重印風波
1978年,為盡快改變“書荒”現象,國家出版局決定,從北京和上海有關出版社已經出版的文藝書籍中,選出35種中外文學名著,迅速重印一批,首先供應大中城市。
-
圖書裝訂與大眾閱讀:從卷軸、線裝到熱熔膠
提到大眾閱讀的發(fā)展,造紙術與印刷術的進步常常被提及,但其實書籍裝訂技術的進步,也對書的普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開本即王道——小開文化在中國
【上篇】 一 在長達五千年(一說為六千年)的書籍發(fā)達史上,有幾個關鍵的節(jié)點,如紙的發(fā)明、活版印刷的出現、古騰堡印刷術問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