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理想與命運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一聲啼哭挑破春秋的沉悶,孔子降生了。
-
日本研究視域中的另面魯迅
日本向來是魯迅研究重鎮(zhèn),即使國內(nèi)的研究著作已汗牛充棟,日本的魯迅研究仍舊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獨特的解讀視角、細致的史料爬梳,日本學者們不斷給學界帶來新的靈感。
-
顧頡剛與錢鍾書
-
“實在看不慣”——抗戰(zhàn)初期沈從文眼中的國立藝專
-
茅盾研究:論衡、重估與拓展
原標題:論衡、重估與拓展——凝眸《茅盾研究年鑒(2016-2017)》 茅盾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關(guān)于茅盾的研究資料可謂汗牛充棟。
-
陳寅恪的“好”,要讓更多人懂得
原標題:陳先生的“好”,要讓更多人懂得 《陳寅恪合集》 陳寅恪 著 譯林出版社出版 梁啟超稱道他:“我所有著作總和都比不上陳先生幾百字。
-
艾青誕辰110周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杜甫的詩為什么會落選
唐人選唐詩中有的選錄杜詩,有的并不選錄杜詩,這種情況是杜甫研究的重要命題,對此學術(shù)界已有較深入研究,張忠綱先生、陳尚君先生都有專文討論杜詩早期流傳情況,現(xiàn)有的研究結(jié)論基本可信。
-
錢鍾書與中國社科院古代典籍數(shù)字化工程
-
陶淵明田園詩的三重境界
-
穆時英:一個上?,F(xiàn)代主義者的廣州時期
穆時英(1912.3.14-1940.6.28) 在“上?,F(xiàn)代主義”者穆時英的人生行旅中,曾有一段穿行于粵港間、尤其踏足廣州的時光。
-
新文化理念下的舊文藝試驗
摘要:1933年顧頡剛以燕京大學為背景投入通俗文藝運動,之后成立通俗讀物編刊社,辦各種刊物,運用鼓詞等文藝形式將現(xiàn)代思想灌輸給民眾。
-
屈原與他的楚辭時代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大詩人,2020年是他誕辰2360年。
-
李新宇:魯迅的舊學學歷
眾所周知,作為杰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成就輝煌,但他的學歷卻似乎并不體面:論舊學,他考過秀才卻名落孫山;論新學,他只有南京礦路學堂一紙文憑;雖然在日本留學7年,卻除了弘文學院那個留日預備學校之外,沒有得到別的畢業(yè)證書。
-
文天祥的知音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
用“戲劇”的方法打開老舍
方旭的名字,近年來逐漸和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
-
茅盾的書法
-
極度敏感的“人間愛”信徒
自夏爾·波德萊爾以來,文藝家對現(xiàn)代世界體驗的自覺探索與勉力塑型逐漸成為現(xiàn)代社會整體建構(gòu)的核心任務(wù)。
-
戴望舒:不僅是“雨巷詩人”
-
戚氏凄涼一曲終——說柳三變
宋初詞壇,作風漸變,由花間小令的一統(tǒng)天下,衍至以長調(diào)為主,氣象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