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我在北京送快遞》作者胡安焉:工作為何傷人? 2023-08-01
- 聲音,或批評的曲度 2023-08-01
- “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2023-08-01
- 昨天的英雄,如何打動今天的讀者? 2023-08-01
- 作家子禾:文學要關注的是人本身,無論他成功或失敗 2023-08-01
- 孫頻:小說還是要回到情感本身,這樣才有意思 2023-07-31
- “一切敘事都是故鄉(xiāng)敘事” 2023-07-31
- 東西:文學的目光越拉越長 2023-07-28
- 韓敬群:沉下心來認真對待當代文學 2023-07-28
- “其實我所寫不及我所想萬分之一” 2023-07-27
- 最精彩的“包漿”是人,而不是器物 2023-07-27
- 你的“文化基因”動了沒? 2023-07-26
- 周良沛談讀書 2023-07-26
- 《書生行》:“如實的全文現(xiàn)實主義” 2023-07-25
- 俞霞婷:將荒誕派戲劇改編成昆劇體現(xiàn)了藝術的無限可能 2023-07-25
- 王安憶、余華、黃平:現(xiàn)實與傳奇 2023-07-24
- 陳永國談枕邊書 2023-07-24
- 蔣在:我向往陌生的經(jīng)驗,里面藏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2023-07-21
- 詩人臧棣:“我的寫作內(nèi)核始終是挖掘人的內(nèi)心與精神力量” 2023-07-21
- 塑造新時代的文學新人形象 2023-07-20
- 重述歷史的沖動與難度 2023-07-20
- 我對問題的追問超過了對故事的渴求 2023-07-19
- 徐坤x劉大先x徐晨亮:近處的煙火,遠方的喚引 2023-07-19
- 賀桂梅:我將文學研究視為認識中國的中介 2023-07-19
- 李少君:自然優(yōu)美 2023-07-18
- 我在文學研究上的摸爬滾打 2023-07-18
- 莫言、余華、畢飛宇等當代作家談文學翻譯 2023-07-17
- 李音:?我想做一個慢教授,去理解世界的變化 2023-07-17
- 李海英:批評是批評的看似之物 2023-07-14
- “中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鍵概念 2023-07-14
- 米蘭?昆德拉:關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兩次談話 2023-07-14
- “應該鼓勵更多的男性來研究性別問題” 2023-07-13
- 十里暗流聲不斷 2023-07-13
- 科學和詩性的雙翼 2023-07-13
- 邵麗:通過寫作達成和解 2023-07-12
- 卜鍵:寫學術論著一定要枯燥無味嗎? 2023-07-12
- 林崢談近代北京公園及其文學文化想象 2023-07-11
- 學問是讀出來的 2023-07-11
- 嚴彬:命運在無意的河流中行走 2023-07-10
- 孫頻:給萬物命名,是作家所能擁有的最美好的權力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