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全景式展現(xiàn)2011年中國自利比亞撤僑行動的長篇報告文學《國家——2011·中國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動》,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0月22日,該書首發(fā)式在京舉行。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冰,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張志軍出席首發(fā)式并為新書揭幕。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外交部副 部長宋濤,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本書作者何建明,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恒,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陵及有關 方面領導、專家學者和代表等出席首發(fā)式! [詳細]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和自信,不能僅看其GDP總量是多少,外匯儲備世界排名第幾,其中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是,這個國家的公民無論走到哪里,遭遇災禍或事故時,都能得到自己國家政府積極有力的保護。如果說19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個歷史契機,2011年中國政府組織的利比亞僑民大撤離絕對值得歷史銘記。
利比亞內(nèi)戰(zhàn)槍炮四起,戰(zhàn)火綿延,流血沖突和暴力搶劫每分每秒都在發(fā)生,身處利比亞的三萬余名中國公民隨時都會遭遇生命危險。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億萬民眾熱切關注,一場有史以來中國最大的撤僑行動拉開帷幕......
[詳細]
2011年2月21日,一個國家決定的產(chǎn)生
黃屏,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在這座扇面式大樓里,他是上百位司局級干部中的普通一員。這一天清晨,他是從辦公室那張臨時搭起的行軍床上起來的。他和副手、領事司副司長兼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主任郭少春等人已經(jīng)兩天沒有回家了,這僅僅是大戰(zhàn)開始的前夜。
利比亞的形勢每天都在惡化,其發(fā)展速度根本無法預料。從2月19日開始,我駐該國大使館向國內(nèi)發(fā)來的電文一封比一封加急:
“利比亞政府已經(jīng)失去對多個地區(qū)的控制,局勢發(fā)展對我在利工作的數(shù)萬名建筑人員和公民形成萬分危急之勢……”
“20日晚起,這里已陷入全面動亂狀態(tài)……”
[詳細]
《國家》是一部外交題材的報告文學,外交本身具有神秘性,利比亞大撤離事件又有非常驚險和刺激的故事情節(jié),這是構成文學作品的良好原素材。但僅僅這是不夠的。我以為,像《國家》這樣記錄國家重大事件的大題材,必須具有“國家敘述”意識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所做的許多事,不僅展現(xiàn)的是一個崛起大國的形象,而且有的事件本身就具有國際意義,我們作為敘述者和記錄者,應當有世界視野,有時代和歷史的高度,去審視自己作品的內(nèi)容及作品可能帶來的人類史錄意義和世界未來意義。而要完成一部具有這種高度的“國家敘述”作品,是特別需要駕馭能力、思想高度、情節(jié)細膩、敘述生動、人物豐滿、結構緊湊、景情如舞臺或影視劇那樣精彩等內(nèi)在的藝術要求![詳細]
《國家》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動人的筆觸,塑造了一大批中國外交官的形象,表現(xiàn)他們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為國家犧牲奉獻的時代風貌,謳歌了我們外交戰(zhàn)線英雄們偉大精神和高尚品質(zhì)。由于工作性質(zhì)的原因,我們很少有機會了解到外交官們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和真實的精神狀態(tài)! [詳細]
我們今天來探討一個作家的“敘述”觀點與“敘述”實踐,這就是當代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領軍人物何建明的創(chuàng)作和他最新創(chuàng)作的一部讀后令人拍案振奮、蕩氣回腸的作品——《國家》 。 [詳細]
國家在我們心目中的分量是最重的。但我們平時很少想到國家與自己的聯(lián)系。對身居國外的人來說,國家歸屬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情,是生死攸關的巨大存在。比如今年,在遙遠的利比亞,3萬多中國人與全國人民一樣,再次感到了國家的分量!秶遥2011·中國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動》,讓國家敘事熱烈出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