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最近,浙江臺州亂彈劇團在國家大劇院為首都人民獻上了新編歷史劇《戚繼光》 。劇團說我是研究戚繼光的專家,特邀觀看。我僅寫了一部有關戚家軍的報告文學,談不上有多深的造詣,但對那段歷史和出自故鄉(xiāng)的戚家軍,懷有特殊的感情。
臺州位于浙東沿海。杜甫有詩云:“臺州地闊海冥冥,云水長和島嶼青。 ”自古臺州就以“山的硬氣,水的靈氣,海的大氣,人的和氣”名聞天下。明時的知府譚綸和名將戚繼光,在臺州上演了一幕幕抗倭壯舉,書寫了輝煌壯麗的歷史篇章。
對于臺州亂彈這個劇種,我沒有探究溯源,而劇情的深入,讓我心潮激蕩,仿佛走進變幻莫測、動蕩不安又悲壯慘烈的歷史深處。戚繼光是抗倭英雄,然而,劇作家沒有單純地以武戲為主體重彩描繪,而是走出戰(zhàn)爭的壯烈,走進當時復雜的社會階層,走進主人公豐富的精神世界。戚繼光具有抵御外侮、守護海疆、保境安民的滿腔赤誠,而這滿腔赤誠恰恰受到國家機制和官場腐敗的強烈掣肘。劇情以戚繼光與當時明朝的這種機制和腐敗成風的官場無可避免的抵牾為主線,矛盾沖突不斷演繹與推進,將歷史文化、社會因素與人物的心路歷程所蘊含的豐富性充分展示,鮮活地勾勒出明廷當時的官場生態(tài)和不同人物的心靈世界,凸顯戲劇的歷史、時代意味,也展現(xiàn)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命運軌跡和創(chuàng)作、演出的現(xiàn)實意義。
劇中的抗倭民女沈海平,是個虛構(gòu)人物。其名出自于戚繼光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沈海平是總督胡宗憲的前任張經(jīng)之女,而張經(jīng)抗擊倭寇取得王涇江大捷,不但未得封賞,反而遭奸佞陷害問罪下獄被處死。沈海平自幼隨父修文習武,后成為懷有國仇家恨的俠女。她欽佩戚繼光的高風亮節(jié),沈海平的抗倭護民,一舉一言,正是戚繼光多年追尋的理想形象,一見如故成知己。但是,由于她是張經(jīng)之女被通緝,這種情感的糾結(jié)便如泣如歌。這條情感線的延伸,與抗倭戰(zhàn)局的急促推進緊緊地交織在一起,使全劇結(jié)構(gòu)跌宕起伏,錯綜有序,引人入景入情。
寫到這里,不禁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廣州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的一位作家撰寫了電視連續(xù)劇《塔山阻擊戰(zhàn)》 ,劇本送至原軍委工程兵一位副政委審閱。這位副政委是當年塔山阻擊戰(zhàn)英雄團政委,他認真看了劇本,將我叫去,莊重地說:“他們征求我的意見。里面寫了一個下部隊的女文工團員與我這個政委在戰(zhàn)場上談戀愛,胡扯!那時我們團的正面戰(zhàn)場哪來女的!你給我看看,幫我提提意見。 ”我看了對他說:“首長,這是藝術(shù)。生活的真實不一定是藝術(shù)的真實。他們這樣寫,是著意將戰(zhàn)爭與人的情感兩者穿插,剛?cè)嵯酀,讓以您為原型的這個人物,更鮮活,更具體可親。這個團政委,既能有智有勇打勝仗,又富有很濃的人情味,多好! ”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軍搖搖頭,嘴里卻說:“那,就隨他們吧! ”
多年后我仍然秉持同樣的主張,戲劇與電視連續(xù)劇一樣,都要有故事,有情節(jié),有矛盾沖突,都要刻畫活生生的人物。 《戚繼光》男女主人公的塑造有血有肉,作者通過他們既寫出了民族的靈魂和脊梁,又寫出了民族博大的情懷,為整部戲的成功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