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梅爾維爾《白鯨》,何以可能
51歲的英國作家郭小櫓出版了長篇新作,從女水手的視角重新講述梅爾維爾1851年的小說經(jīng)典《白鯨》。
1
《叫我以實瑪莉吧》(Call Me Ishmaelle)厚450頁,3月20日由查托和溫達斯出版社在英國出版。
小說開篇寫道:
叫我以實瑪莉吧。不過要知道,我并不總是用這名字。名字自有神力,拿我來說,便是我命由我名。這是個始于海洋也終于海洋的傳奇,當中還涉及一頭奇異的生物。我得慢慢道來。有些記憶亮堂堂的,有些則霧蒙蒙的,我必得停一停,捋一捋。但愿我講的既忠于事實,也忠于本心。但首先要從海講起。
我是一八四三年在肯特郡海岸一座飽經(jīng)風雨的小屋里降生的。那是五月,我們村墓地的天竺葵開了好些紫花和白花。這本是出生的吉兆。然而我降生的那夜風狂雨驟,我媽說一大群海鷗在屋頂盤旋,它們吱哇亂叫,就像我——她懷里那個黏糊糊、皺巴巴的小東西一樣。
我茁壯成長。我像尋常小孩那樣學會了走路,還學會了游泳。記得有一年夏天,我跟我哥在海灣游水時,海豚的背鰭一掠而過。那年冬天,我看到了帶著幼崽的灰海豹,知道它們要上岸到海灘上產(chǎn)仔。童年時代,我和我哥天真無邪,遠離塵囂,終日與沙灘波濤為伴,沉迷于海洋的奇景。
在塵囂之內(nèi),英格蘭的王座上坐著維多利亞女王。我對國王啊、女王啊一無所知。但我記得七歲那年,我爸告訴我維多利亞女王差點叫某個軍官給刺殺了! 萬幸的是女王沒死,第二年還出席了水晶宮萬國工業(yè)博覽會。這位生了好幾個孩子的女國王讓我滿心神往。我,從未踏出肯特海岸的我,在自家樸素的石墻內(nèi)幻想自己就是維多利亞女王。我想象她的步態(tài)、吃相和談吐??墒且詫崿斃蜓?,我對自己說,你這般卑微,又何以妄想堂皇女王的生活。事實確也如此。我只認識一個有錢人,就是我家附近那個脾氣暴躁,在自家園子里養(yǎng)豬、養(yǎng)兔、養(yǎng)雞的屠戶。
《叫我以實瑪莉吧》是對《白鯨》的簡寫和重述。梅爾維爾原作著名的開篇是這樣的:
管我叫以實瑪利吧。幾年前——別管它究竟是多少年——我的荷包里只有一點點、也可以說是沒有錢,岸上也沒有什么特別教我留戀的事情,我想我還是出去航行一番,去見識見識這個世界的海洋部分吧。這就是我用來驅(qū)除肝火,調(diào)劑血液循環(huán)的方法。每當我覺得嘴角變得猙獰,我的心情像是潮濕、陰雨的11月天的時候;每當我發(fā)覺自己不由自主地在棺材店門前停下步來,而且每逢人家出喪就尾著他們走去的時候;尤其是每當我的憂郁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以致需要一種有力的道德律來規(guī)范我,免得我故意闖到街上,把人們的帽子一頂一頂?shù)刈驳舻哪莻€時候——那么,我便認為我非趕快出海不可了。這就是我的手槍和子彈的代替品。當年伽圖是一邊大誦哲學,一邊引劍自刎的;我卻悄悄地上了船。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事情。只要人們能夠了解個中情況,那么,差不多一切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程度上,不在這個時候便在那個時候,都跟我一樣對海洋抱有十分近似的感情。
(引曹庸譯文)
2
在郭小櫓的小說里,女主人公的父母和小妹去世后,哥哥離家出海。不久,以實瑪莉也逃離家鄉(xiāng)的工廠,剪發(fā)纏胸,隱藏經(jīng)期,女扮男裝,搭船前往美國,在那里充任水手,登上捕鯨船出海。半黑人半印第安人的木腿船長陰郁孤僻,以取鯨油為名遠征,實際上意在追殺將他致殘的白色巨鯨。
郭小櫓更改了主人公的性別,將裴廓德號更名寧錄號,標槍手魁魁格更名考里,船長亞哈更名塞內(nèi)卡——他本是家世悲慘的黑奴,后被白人貴格會教徒收養(yǎng),以擅長用周易卜卦的中國修帆工木子為知己——白鯨似乎成了種族主義暴力的象征。
但脫開種種當代的時髦元素,《叫我以實瑪莉吧》是否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啟示?《衛(wèi)報》的桑德拉·紐曼4月3日寫道,郭小櫓“似乎未對梅爾維爾采取明確的立場;她的小說雖以其文本為藍本,卻沒有像珀西瓦爾·埃弗里特(Percival Everett)的《詹姆斯》(James)對《哈克貝里·芬歷險記》那樣去挑戰(zhàn)原著的前提,因此導致她對原情節(jié)的忠實顯得缺乏清晰的依據(jù)”。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員凱瑟琳·泰勒喜歡這本書。“郭,一個具有變革精神的作家,好像天生適合探索梅爾維爾這個描寫‘龐大的頭角崢嶸的妖物’的虛構故事?!碧├諏懙?,“《叫我以實瑪莉吧》以簡短而緊湊的章節(jié)呈現(xiàn),其間穿插著塞內(nèi)卡夢囈般的咆哮和偶爾出現(xiàn)的語音般的鯨音。郭勢不可擋的活力推動著這個古老的故事,駛向令人振奮的新水域?!?/p>
捕鯨女并非完全出自郭小櫓的想象。有記錄表明,1848年,來自紐約的18歲女子麗貝卡·安·約翰遜扮了男裝,化名喬治·約翰遜,在馬薩諸塞州楠塔基特登上了捕鯨船克里斯托弗·米切爾號,出海八個月后才被識破。她隨即變換女裝,住進單獨艙室,兩個星期后移交秘魯派塔的美國領事并遣返回國。
像書里的以實瑪莉一樣,郭小櫓也來自漁村。她1973年生于浙江溫嶺石塘鎮(zhèn),18歲入讀北京電影學院,寫有小說《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頭鎮(zhèn)》和電影劇本《我媽媽的男朋友是誰》等。
從2007年的《簡明漢英戀愛詞典》(A Conci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for Lovers)開始,她轉(zhuǎn)入英文創(chuàng)作。
2017年,她以回憶錄《曾經(jīng)東方:成長故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East: A Story of Growing Up)入圍科斯塔圖書獎傳記獎的決選,轉(zhuǎn)年又以此書的美國版獲頒美國全國書評人協(xié)會獎的回憶錄或自傳獎。小說《戀人絮語》(A Lover's Discourse)進入了2020年金匠獎的決選名單。2023年,郭小櫓出版了回憶錄《截然不同:一段我自己的人生》(Radical: A Life of My Own)。
(原標題:鯨花出更:郭小櫓新作《叫我以實瑪莉吧》重述梅爾維爾《白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