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的峽啦酒
一
到云南工作后,我一直惦記著去趟獨龍江,都說那里是“中國西南最后的秘境”,蠻荒而神秘。
去年6月的一天,終于成行。從昆明出發(fā),先乘飛機1小時抵保山,然后驅(qū)車1個多小時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瀘水市;再往北沿怒江驅(qū)車近4個小時抵達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城;從貢山縣城乘車出發(fā)往獨龍江鄉(xiāng),翻過高黎貢山,2個多小時抵達鄉(xiāng)政府所在地。
前后加起來,光路上的時間就超過9個小時,確實令人腿腳發(fā)軟。當?shù)厝苏f,因為打通了高黎貢山隧道,修通了獨龍山公路,這已經(jīng)算是快的了。在過去,僅從貢山縣城到獨龍江鄉(xiāng)這一段,就得好幾天。
過去進出獨龍江,簡直難于上青天。陪同的人說,千年來獨龍族人出行只能走驛道,靠人背馬馱。
進獨龍江走馬幫驛道到巴坡有60多公里,一般需3天時間——出縣城沿普拉河而上,經(jīng)過自然保護站,第一天在海拔3200米的東哨房宿營;第二天翻越高黎貢山海拔3800米的南磨王山埡口,到達海拔2600米的三隊宿營;第三天約14個小時可到獨龍江鄉(xiāng)政府原來的所在地巴坡。交通困難不說,還隨時可能遭遇山體滑坡,沿途還要面對毒蛇猛獸。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封山期,高黎貢山的漫天風雪使這里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
獨龍江鄉(xiāng)處在擔當力卡山和高黎貢山夾著獨龍江形成的獨龍江峽谷,海拔最高4900多米,最低約1000米。山高谷深,平均日照不足4小時,年平均氣溫16°C。一年有兩個雨季,從3月的桃花汛一直持續(xù)到10月底,年降水量大得驚人,有3000至4000毫米。
我們在獨龍江的那幾天,正逢雨季,雨下個不停,最高時48小時降水量達400毫米。
很多人都知道“三江并流”,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3條大江在云南省境內(nèi)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其實這片區(qū)域是四江并流,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以西,還有并行的獨龍江,就在“三江并流”的核心區(qū)。獨龍江還是條國際河流。東南流經(jīng)云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后折轉(zhuǎn)西南,進入緬甸,稱恩梅開江,與邁立開江匯合后稱伊洛瓦底江。
二
獨龍江是我國獨龍族唯一的聚居地。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被稱為“來自遠古不變的民族”。獨龍族的名稱,最初見于《元一統(tǒng)志》麗江路風俗條,被稱為“撬”,明清時期稱為“俅”或“曲”,也有稱“俅人”“俅子”的。新中國成立后的1952年,周恩來總理根據(jù)本民族意愿,親自定名為“獨龍族”。獨龍族使用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有新創(chuàng)制的拉丁字母文字。
遺世獨立的特殊環(huán)境,造就了獨龍族特殊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習俗。
獨龍族就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生產(chǎn)、收獲、狩獵、建房、求婚、節(jié)慶,都喜歡通過歌舞表達自己的感情,傾訴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每個成年男女都善于觸景生情,即興編歌或就地起舞。
獨龍族的傳統(tǒng)服飾,天然就像演出服。他們習慣用獨龍?zhí)海汖堈Z叫“約多”,意為披毯,以棉麻為原料,用五彩線手工織成,質(zhì)地柔軟,結(jié)實耐磨,晝可為衣、夜可當被。
獨龍?zhí)菏褂梅奖悖瑥淖蠹缫赶滦崩列厍?,露左肩右臂,左肩一角用草繩或竹針打結(jié)。男子出門佩偏刀、弩弓和箭包,婦女出門頭戴大花毛巾,腰部多系漆染的細藤圈,出門常掛小篾籮,頭部胸前均喜戴硨磲等為飾。
高黎貢山,獨龍族稱“獨龍臘卡”,“臘卡”指的是山、山口的意思。整座山脈重巒疊嶂,高大雄偉。獨龍江水流浩大,峽谷清幽,峽谷中保留著完好的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蘊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的寶庫。
“獨龍族人的主食是什么?”我問獨龍江鄉(xiāng)的楊書記。
“現(xiàn)在的主食為大米、小麥、蕎子。過去缺糧食的時候,更多用董棕的根磨成粉,替代主食,玉米、馬鈴薯、紅薯也吃得多?!?/p>
“兩邊都是大山,靠山吃山,山里可吃的東西應該很多吧?”
“這可能是個誤區(qū)。在高黎貢山,人吃的東西少,吃人的東西多。山大林密,毒蛇猛獸,螞蟥蚊蠅,瘴癘瘧疾,隨便哪一樣東西,都能隨時要人命。植物種類確實多,但絕大多數(shù)不能食用,少數(shù)能吃的,只能作為營養(yǎng)補充,光靠吃這些,缺少動物蛋白和脂肪,人會沒勁兒?!睏顣涍M一步解釋說,“高黎貢山處在‘野人山’的邊緣,當年遠征軍回國翻山的時候,就吃盡了苦頭?!?/p>
獨龍江鄉(xiāng)有97.3公里的邊境線。我們從鄉(xiāng)政府出發(fā)往南,去最南邊的馬庫村,在邊防派出所教導員的陪同下,驅(qū)車去看41號界樁。界樁兩邊完全一樣的地貌,獨龍江在這里跨國奔騰而下。
北返時,我們在一處瀑布前停下。這是獨龍江的一處網(wǎng)紅打卡點,名叫哈滂瀑布,獨龍語借傈僳語稱之為“哈滂依稱”,意思為“萬丈懸崖缺口跌落下來一股巨大的水,人們無法通過”。哈滂王河從約3100米的海拔處突然跌落,形成高200米、寬20米的瀑布。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數(shù)里之外都能聞見。據(jù)說,每當農(nóng)歷十五月明之夜,月亮照射瀑布,瀑布倒映月亮,故又稱為“月亮大瀑布”。
獨龍族婦女有文面的古老習俗,早就聽說那里還有“獨龍族最后的文面女”,被視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關(guān)于文面,說法莫衷一是。一是為了美麗,二是為了防范外族土司的搶擄而自毀面容,三是驅(qū)邪避禍,四是圖騰崇拜,五是成人或氏族的標志。
過去,當?shù)嘏氖龤q開始會按長輩的要求文面,先用竹簽蘸鍋煙灰在臉上畫好紋樣,然后沿紋路敲擊竹針,刺成一行行針眼,敷上用鍋煙灰和植物搗成的黑(綠)汁。幾天后,創(chuàng)口上的皮層脫落,臉上便留下永久的紋樣。
我們來到熊當村文面女李文仕家中,她正坐在手工腰機前織獨龍?zhí)?。隨著游客的增多,獨龍?zhí)旱穆曌u鵲起,其市場也慢慢打開,現(xiàn)在全鄉(xiāng)已有500多名獨龍族婦女生產(chǎn)獨龍?zhí)?,許多織女靠訂單每年能增收六七千元。
李文仕家的房子是典型的獨龍族民居。獨龍江地區(qū)山陡壩少,村落大多分布在山腰臺地和坡地上,傳統(tǒng)民居為木壘房和竹篾房。木壘房主要建在孔目以北地區(qū),用木料或木板層層交叉疊加而成,4個角的墻板被鋸成凸凹的齒狀交叉固定。竹篾房上覆茅草,內(nèi)鋪竹篾笆。
在南方的大山里,火塘就是溫暖的象征。獨龍江鄉(xiāng)每戶人家里都設有火塘,我們圍著火塘坐下聊天。
李文仕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精神矍鑠,臉上始終掛著慈祥的笑容。我問她一年能織多少床獨龍?zhí)?,她說記不住了,織完就都被買走了?!艾F(xiàn)在日子好過了哦”,她小聲嘀咕著,一個勁地請我們吃雞爪谷粑粑。這是獨龍族特有的食品,就著當?shù)禺a(chǎn)的蜂蜜,味道獨特,香甜醇厚。
三
獨龍江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也高,寒意往往能徹入骨髓。晚上,楊書記建議我們?nèi)テ穱L一下獨龍江特有的自釀酒,暖暖身子。不一會兒,服務員給每人端來一個小碗,碗里漂著幾塊肉和幾顆野花椒,還有一層稀薄的油脂,湯色黃黃的。
楊書記告訴我,這是峽啦酒。我舉碗喝了一口,咸中帶辣,有肉的香氣,酒勁很沖,味道很獨特。我問峽啦是什么意思,回答是來自怒語,“峽”指肉,“啦”指酒,獨龍族沿用而來。
當?shù)厝艘话阋酝岭u或其他野獸的瘦肉做原料,將肉砍剁成小塊,然后放在鍋里用漆油或酥油煎炒,炒至脆黃時倒入燒酒,蓋上鍋蓋燜片刻即成。
獨龍江鄉(xiāng)最南邊的馬庫村和最北邊的迪政當村,南北縱距約91.7公里。兩邊山上溪流縱橫,沿途古樹參天,我們一路上邊看邊聊,楊書記指著一棵行道樹說,這棵就是董棕樹,我們現(xiàn)在把行道樹全部改為獨龍江原生樹種雞冠滇丁香和董棕,不用外來樹種。他又指著奔騰的獨龍江說:你看這碧綠的江水,像不像是一江流淌的翡翠?
“老百姓的收入現(xiàn)在怎么樣?”望著四周怡人的山水,我問楊書記。
“我們已經(jīng)連續(xù)3年保持增長,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啦。”
“增收主要靠什么?”
“草果種植是我們這兒的特色產(chǎn)業(yè),全鄉(xiāng)草果的種植面積就有8萬多畝呢!神秘的獨龍江和獨龍族,對游客有很大吸引力,每年吸引各地游客好幾萬人。我們的獨龍?zhí)海琴u到了北京、上?!?/p>
一個曾經(jīng)遺世獨立的古老民族,從刀耕火種跨入信息社會,既保留了自己的獨特文化,又很快變得富足,不能不令人稱奇。
每當回憶起獨龍江的峽啦酒,那獨特而濃郁的滋味便會在味蕾綻放。峽啦酒的滋味,滿溢著溫暖與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