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文學》2025年第2期|張行方:鄉(xiāng)間記異
被“附體”的人
小時候,夏夜在街頭乘涼,最恐怖和刺激的莫過于聽大人講鬼故事。對于小孩子來說,聽鬼故事是一種欲罷不能的癮,越聽越害怕,越害怕還越想聽,聽到最后,走路時疑神疑鬼,老覺得身后跟著鬼影子。似乎鬼影子也知道人害怕,緊跟在身后亦步亦趨,你快,它也快,你慢,它也慢,你一口氣跑回家,跑進明亮的燈光里,砰的一聲把門關(guān)上,把幻影和恐懼擋在門外,提著的心吊著的膽才放下來。直到上床睡覺,心里仍有余悸,腦海里各種恐怖意象縈繞不去,半夜內(nèi)急都不敢自己去廁所。
孔子在《禮記·祭義》中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薄墩f文》中對“鬼”的解讀是“人所歸為鬼?!惫黹L什么樣子,誰也沒有見過,按照普遍認同的說法,它源自人的內(nèi)心意念。然而,本是精神層面的虛幻的東西,卻總是被人們賦予物質(zhì)的形貌,鬼的原形,最普遍的描述是披頭散發(fā)、青面獠牙,如《聊齋志異·畫皮》中描寫:“面翠色,齒巉巉如鋸?!碑斈昕措娪啊懂嬈ぁ?,最恐怖的鏡頭是那個被霹靂照亮的瞬間:一個面目猙獰的厲鬼,在荒廟里揭下自己的臉皮,一筆一筆地描畫,恰好被色迷心竅的書生隔窗窺見……那時我已經(jīng)接近成年,也知道故事情節(jié)純屬虛構(gòu),但猝不及防的視覺沖擊,加上聲光電的渲染,還是讓我毛骨悚然,心驚肉跳,以至于很長時間都不敢一個人走夜路。
我小時候見過被“鬼魂附體”的人。這個人就是“維德家”(吾鄉(xiāng)舊俗,冠夫名稱呼已婚婦女)。老太太如今還健在,耄耋之年,和我母親年紀相近,而且是前后院的鄰居。事發(fā)當年,“維德家”約摸四十歲左右,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丈夫身體不好,為了拉扯五個孩子,她既得下地干活,還得含辛茹苦地操持家務,一年到頭沒白沒黑地勞作,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溫飽。有一天,她突然毫無預兆地進入一種瘋癲狀態(tài),坐在地上,披頭散發(fā),神態(tài)怪異,嘴里嘟囔著別人聽不懂的怪話。奇怪的是,她說話的聲調(diào)也變了,不再是人們平時熟悉的聲音,而是一種粗礪而陌生的男聲。村里人都來圍觀,那時我年幼,也奓著膽子混在其中。在那之前,“維德家”從集市上買回一件二手衣服,穿上沒幾天就發(fā)病了,于是有人猜測,問題或許出在那件來歷不明的衣服上。她的小叔子維合站在一旁,手拿一根桃樹枝不停地抽她,一邊抽,一邊厲聲喝問:“你是誰?姓什么?”“維德家”低著頭,粗著嗓子,結(jié)結(jié)巴巴地回答:“姓姓姓……王王王……”再問:“你從哪里來的?”回答:“煤煤煤……礦礦礦……”又問:“你是干什么的?”依舊是粗礪喑啞的男聲回答:“挖挖挖……煤煤煤……的啊!”人們于是篤定,那件二手衣服來自某個姓王的礦工,已經(jīng)死于一起突發(fā)的礦難,而她穿上了礦工的衣服,就被他的靈魂附體了。人們大聲呵斥,七嘴八舌地問這問那,而她的回復時而令人頓悟或唏噓,時而是一些不著邊際的胡言亂語。她的男人維德蹲在一旁抽悶煙,眉頭緊鎖,一言不發(fā)。
人們扒下那件二手衣服,當街燒了,又給她換上丈夫維德的衣服。有幾個膽大的人也折了樹枝去抽她,除了用桃樹枝,還折了她家院里一棵接骨木的樹枝。但不管怎么抽打,她的狀態(tài)依舊。后來,一位從外村請來的干瘦老者出現(xiàn)了,只見他拿出一摞黃表紙,煞有介事地圍著她一張一張地燒,燒的時候,嘴里念念有詞;燒完,又用桃樹枝蘸水,一下一下地往她身上灑。在繚繞的青煙中,她始終雙眼緊閉,身體不停地抽搐,甕聲甕氣地譫語。老者于是繼續(xù)畫符,燒紙,灑水,念咒,如此反反復復,折騰了大半天,“維德家”依舊沒有好轉(zhuǎn)。最后,老者長嘆一聲,像是攤牌又像是哀告地說:“唉!都是莊戶人,過日子不容易,你快走吧,別在這里禍害人家了!”
兩天后,“維德家”突然從譫妄的狀態(tài)中恢復過來。她安靜下來,顯得十分虛弱,仿佛剛剛生過一場大病,面對別人詢問,一臉茫然,對此前發(fā)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這起離奇的鬼魂附體事件,是我幼時親眼目睹,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我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唯物主義教育,從來就不相信鬼魂之說,但當年看到的一些細節(jié),還是好長一段時間讓我困惑不解:“維德家”平時說話細聲細氣,當時為何突然變成了陌生的男聲?為何此事發(fā)生得不早不晚,偏偏在她穿上那件二手衣服之后?信息閉塞的年代,一個大字不識的農(nóng)村婦女,怎么會知道容易出礦難?世界上真的有鬼魂嗎?如果說有,在事情發(fā)生的那兩天里,她是被一個陌生的靈魂臨時侵占,還是自己的靈魂短暫出走?如果說沒有,如何解釋那些離奇、怪異甚至看似靈異的事件……
后來,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這些困惑漸漸煙消云散了。在某次閑聊中,我特意請教過一位從醫(yī)的朋友,按照他權(quán)威的說法,所謂鬼魂附體,其實是一種癔病,是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下由于精神壓力、心理暗示等作用引起的精神障礙,人們聽到的“人鬼對話”,實際上是一個神志不清的病人發(fā)病時的譫語。民間還有“亂世多附體”一說,在舊社會,民生凋敝,人們生活困苦,精神壓力又大,更容易發(fā)生這種癔病。
據(jù)村里人說,那是“維德家”唯一一次發(fā)病。自那之后,農(nóng)村生活逐漸好轉(zhuǎn),村里再也沒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現(xiàn)在,“維德家”已經(jīng)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除了腰背有些佝僂,身體沒有其他大礙。她的大兒子是養(yǎng)雞專業(yè)戶,住進了小洋樓,還在城里買了樓房。二兒子建了兩個塑料大棚,一年到頭忙著種菜賣菜,據(jù)說收入不菲。女兒們嫁出去了,有的遠有的近,逢年過節(jié)回來探望。她早已告別了那段捉襟見肘的日子,生活無虞,每天笑瞇瞇地坐在自家大門口,在晨昏交替中悠閑度日。時隔四十多年,關(guān)于“鬼魂附體”那件事,恐怕她早已淡忘了。
“血林”
我們村北面,有一個叫“血林”的地方,那是一個亂墳崗,埋的全是夭折的孩子。舊時農(nóng)村生活條件差,醫(yī)療水平低,兒童夭折率很高,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墳包,埋藏著許多老人悲傷的記憶。我從記事時起,就知道“血林”是個陰森恐怖的地方,大人們經(jīng)常告誡小孩子不要靠近那些地方,怕沾染晦氣。
春天,我和小伙伴挖野菜,有時會從“血林”旁經(jīng)過?!把帧崩锊还庥行灠?,也有一些成年人的高墳大墓,有的因為年久失修,露出黑黢黢的窟窿,我們每次經(jīng)過,內(nèi)心里都生出許多恐懼。越恐懼就越好奇,有時候不顧大人告誡,忍不住偷偷地瞄上一眼??吡锖诙炊吹?,什么也看不見,但越是看不見,越覺得其中神秘莫測,于是就懵懵懂懂地覺得,那些看不見的黑暗,就是由死神主宰的另一個世界。
有一年春天,我臉上突然起了很多緋紅色的小疙瘩,密密麻麻,占據(jù)了整張臉,像癩蛤蟆皮?!氨怀麸L撲了。”母親這樣說,她斷定我去了血林,看了那些不該看的地方。為了給我治療,她打聽到偏方,翻山越嶺去了南面很遠的村子,采回一些當?shù)叵∮械臉淙~(后來我推測,可能是楓樹和楮樹),又挖來臭蒲根,洗凈后,放在一起煮水。煮出來的水黑乎乎的,母親用它給我洗臉,連續(xù)洗了幾天,紅疙瘩果然消失了,皮膚平凈如前。這似乎應驗了大人們的告誡,從那以后,經(jīng)過“血林”繞著走,再也不敢靠近那些地方。
而后來的一場急病,差一點把我埋進“血林”里。
那年我六七歲,還沒有上學,有一天傍晚突然發(fā)起了高燒,伴隨著嘔吐。迷迷糊糊中,我聽見母親在院子里和人說話,說的好像是我:“早晨就開始燒,燒了半天了,身上熱得燙手,連喝水都吐……”這是我清醒時聽到的最后一句話,然后就昏迷過去。我后來怎么醒過來的,其間又經(jīng)歷了什么,昏迷中的我一無所知。以下我所講述的過程,都是我的母親后來告訴我的。
那是個冬天,正下著大雪,父親去了很遠的地方砍竹子未歸,家里只有體弱多病的母親。她束手無策,守著昏迷中的我,淚流不止。在那之前不久,村里有個孩子也是這樣的病癥,當天夜里就不行了,最后埋進了“血林”。我發(fā)著高燒,不停地說胡話,說的是一種野菜的名字,這讓母親又一次相信,這次發(fā)病還是和“血林”相關(guān)。母親憂心如焚,但除了不停地流淚,也沒有別的辦法。她覺得這是我們母子相守的最后時刻,很可能熬不過當天,我也要被埋進“血林”了。
終于等到天黑,父親回來了,一見我病得這么厲害,父親也慌了,趕緊背上我去鄰村找赤腳醫(yī)生京文。京文摸了摸昏迷中的我,又聽了描述,眉頭立即皺起來,說病情很嚴重,必須趕緊治,最好能打上一針青霉素。在那個缺醫(yī)少藥的年代,青霉素是救命的藥,然而特別稀缺,別說村里了,公社醫(yī)院也不見得有?!斑@么晚了,又下著這么大的雪,”京文想了想,建議我父親到村里的知青那里看看,說不定他們有,據(jù)說他們在下鄉(xiāng)之前,每個人都發(fā)了青霉素。
當時村里有三個知青,兩個來自上海,一個來自青島,已經(jīng)分別在村里成了家,住得很分散。父親冒著雪挨家打聽,最后找到了來自上海的女知青小邱。也許是我命不該絕,小邱翻箱倒柜,終于從箱底找出了一支快要過期的青霉素。
當時,在方圓數(shù)里之內(nèi),那是僅有的一支青霉素了,父親拿到后,如獲至寶,趕緊跑去找赤腳醫(yī)生京文。當天晚上,藥液就緩緩地注入了我的身體。
打完針,赤腳醫(yī)生京文說:“看看今晚能不能扛過去,要是扛過去,明天一早抓緊送公社衛(wèi)生院?!?/p>
第二天天一亮,我醒了過來。雪終于停了,我還在發(fā)燒,渾身發(fā)冷,但已有了知覺。我感覺自己正趴在一個陡峭的懸崖邊,身下是萬丈深淵。懸崖在旋轉(zhuǎn),越旋轉(zhuǎn)越快,不久又將我?guī)肓嘶杳?。父親急忙把我裹進一張?zhí)鹤?,放到背上,送往公社衛(wèi)生院。一天一夜滴水未進,我已經(jīng)燒得奄奄一息,伏在父親背上,腦袋耷拉著,四肢綿軟得像面條,隨著父親的步子無力地擺動。從村子到公社衛(wèi)生院要走十里路,父親踩著厚厚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衛(wèi)生院趕,母親跟在后面,不時扒開毯子縫隙,看看我是否還有氣。
我再次睜開眼睛時,看見父親正俯身看我,我的大舅和三舅站在旁邊沖我微笑。我又活過來了,母親喜極而泣。醫(yī)生說,我得的是急性腦膜炎,這個病致死率很高,幸虧頭天晚上打了那針青霉素,如果沒有那一針青霉素救急,或者再晚來一步,肯定早就沒救了。
我撿回一條命,幾天后就出院了。父母撿回了自己的孩子,父親用小推車推我回家,笑容又回到他們的臉上。太陽升起來,遠處積雪白得耀眼,有的地方開始融化,一度消失的路又出現(xiàn)了,濕漉漉的,蜿蜒通向我們的村莊。我手里拿著一包餅干,津津有味地吃了一路,那些失去的愉悅和氣力,又重新回到了我身上。
車囚
小時候,村莊里有一處廢棄多年的院落,常年鐵門緊鎖,人跡罕至。院內(nèi)長滿半人深的荒草,荒草盡頭,有一間水泥澆筑的平房。在我的記憶中,那是一個神秘而恐怖的地方,大人們說里面經(jīng)常鬧鬼,一到下雨天,里面隱隱約約傳出嚶嚶的哭聲,還有人說在一個大雨滂沱之夜,看見里面閃過一個紅衣小孩的身影。大人們告誡小孩子不要靠近,說里面陰氣重,不吉利。
有一次,三發(fā)子不知從哪里得來的消息,神秘兮兮地說,你們知道嗎,那是個車庫,里面有一輛坐牢的汽車。
小孩子總是這樣,越是不讓看的東西,好奇心越重。在那個年代,汽車是罕見之物,村子里偶爾開進來一輛汽車,立即吸引孩子們圍上去,這里瞅瞅,那里摸摸,直到汽車開走,跟著那股好聞的汽油味跑出去老遠。
我們村怎么會有汽車?要是真有,怎么從來不開出來?汽車怎么會坐牢?怎么連個汽油味都聞不到?三發(fā)子見我不信,有點生氣地說,不信我領(lǐng)你去看看。
芒種前后,正是一年中最忙的季節(jié),大人們忙著收割和播種,學校里放麥假,大一點的孩子都去地里幫家里干農(nóng)活,我們這些學齡前的孩子就徹底沒了管束。我跟著三發(fā)子,爬上高高的院墻,小心地躲過墻頭上的碎玻璃,跳進院子里。院子里的荒草幾乎沒過頭頂,我們在草叢里穿行,找到了那個神秘的水泥平房。
還真是個車庫。兩扇銹跡斑斑的大鐵門,上面掛著一把大鐵鎖,我和三發(fā)子一上一下,趴在門縫上,睜大眼睛往里看。里面很陰暗,一道道蛛網(wǎng)縱橫交錯,有一輛暗綠色的載重汽車停在中間,車胎癟了,車頭矮了一截,像一個人跪在地上。車身上蒙著厚厚的灰塵,有的地方車漆已經(jīng)剝落,露出紅褐色的鐵銹。車庫里時時透出一股寒氣,帶著濃重的霉味和鐵銹味。再仔細看,里面墻壁上掛著一幅黑白照片,鑲在黑色的相框里(因為光線暗,照片上的面容看不清楚);照片下面,靠墻擺放一張八仙桌,桌上一只大海碗,碗里插著幾根燃剩的香,桌面上落滿厚厚的一層,不知是香灰還是塵土……
我正趴在門縫上看得出神,突然聽見三發(fā)子一聲驚叫,就在我愣怔的那一刻,一低頭,看見身旁有一條紅黑相間的大蛇,正緩緩鉆入草叢深處。我大吃一驚,回頭看時,三發(fā)子早已躥上墻頭,滿臉驚慌,壓低聲音招呼我快跑。我跑到墻下,三發(fā)子伸手把我拉上去。我們被巨大的恐懼追趕著,一直跑出去很遠,仍然驚魂未定。過了一會兒,三發(fā)子突然發(fā)現(xiàn)我手上在流血,原來慌忙之中,我被墻頭的碎玻璃割破了手,驚恐使我渾然不覺。
手傷的謊是怎么圓過去的,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只記得心里從此留下了關(guān)于那輛車的懸念。直到很多年后,我才聽母親說起那輛汽車的故事?!澳鞘呛芏嗄昵暗氖铝?,”她嘆了口氣說,“就是那輛車,毀了當年的老書記?!?/p>
老書記是我們村第一任書記,解放前當過兒童團團長。我曾經(jīng)見過晚年的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看上去不怒自威,在村里乃至全公社都很有威信。他有六個孩子,一男五女,五個女兒個個模樣俊俏,人稱“五朵金花”,唯一的兒子名叫大明,長得也是一表人才。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們村是遠近聞名的模范村,為了發(fā)展副業(yè),村里買了一輛載重汽車,打算跑運輸搞副業(yè)。那是集體經(jīng)濟時期,極少有村子買得起汽車,我們村因為這輛汽車,讓遠鄉(xiāng)近疃的人們刮目相看。汽車買了,誰來開呢,老書記安排給退伍兵吉平。吉平是老書記沒出五服的本家兄弟,在部隊當?shù)木褪瞧嚤?,這下子有了用武之地。這一年正好大明中學畢業(yè),老書記就讓他跟著吉平學開車。
汽車開進村子那天,是我們村最風光的時刻,吉平精神抖擻地握著方向盤,大明坐在副駕駛,高興得紅光滿面。但誰也沒想到,第一次出車到外地就出了事故。
那是個夏天,吉平開車,帶著大明,往青島運送了一車木材。返回的路上下起了雨,在過一道土坡時,汽車陷入了泥坑,吉平踩油門,車輪加速,但汽車紋絲不動。眼看泥坑越扒越深,大明說,我下去看看。就在他剛跳下車不久,車子轟的一聲倒出了泥坑,吉平看見后視鏡里有一道白光一閃,急忙剎車,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汽車像狂暴的野獸,把大明撞倒在地,接著從他身上輾了過去。大明當時就不行了。瓢潑大雨中,吉平失聲痛哭,把血肉模糊的尸首抱上車,連夜拉回了村子。
老書記失去了唯一的兒子,悲慟欲絕,整個村莊也陷入了悲傷,人們唏噓不已。三天后,人們將大明入殮,出殯,埋在了村西的山嶺上。因為事發(fā)突然,來不及做棺材,臨時借用了常發(fā)娘的棺材。三年后,八十多歲的常發(fā)娘去世,但那時已廢除土葬,棺材用不上了。
有人說,吉平欠下了老書記一個兒子,老書記欠下了常發(fā)娘一口棺材,這世上的事,誰能說得清?
我查閱資料,老家一帶實行火葬是在1966年,據(jù)此推算,那起車禍應該是六十年代前的事了。
一個村莊的創(chuàng)業(yè)史,剛剛開啟就草草結(jié)束了。那輛汽車從此沒人敢開,它被關(guān)進了車庫,再也沒有開出來,直到幾十年后,變成一堆廢鐵。
“要不是出了那個事,說不定咱村早就富了,”我的老母親感慨地說,“老書記沒福氣,全村也跟著背了運?!?/p>
一輛廢棄的汽車背后,原來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悲劇故事。村莊從此一蹶不振,許多人的命運亦由此改寫。我問母親:“那里面真的鬧過鬼?”
“哪有什么鬼,”母親說,“那么深的草,長蟲(即蛇)之類的肯定少不了。那是大人嚇唬孩子的。”
狼故事
魯東南一帶多丘陵,草深林密,過去常有野狼出沒。諺語云:“蛇有蛇蹤,狼有狼道”,野狼出來活動都在晚上,沿著山脊線走,四處覓食,活動半徑較大,一個晚上能走出去十幾里地。老輩人說,狼是土地爺?shù)目撮T狗,災荒之年尤其多;大概在民國年間,老家一帶野狼成群結(jié)隊出現(xiàn),后來人煙密了,狼就越來越少了。狼在食物匱乏時,不但獵食牲畜,有時還會襲擊人類,在魯東南鄉(xiāng)間留下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故事。
小時候,姥姥村里有個被狼叼走又救回的人。據(jù)母親講述,他們一家三口晚上睡覺,父母睡在兩邊,孩子居中間,正熟睡時,一頭狼突然闖入家中,出其不意地將孩子叼走!父母驚醒,窮追不舍,鄰居們也被驚醒,群起追攆,并紛紛拿出臉盆使勁敲打,大聲吆喝恐嚇,一時人聲四起,沸反盈天,狼一看情勢不妙,丟下孩子跑掉了。被救下的孩子,脖頸處被狼咬爛,人們殺了一只雞,褪去雞毛,將雞皮縫在脖子上,后來傷口愈合,這才保住了一條命。——傷口補雞皮,難道不會有排異反應?我那時尚幼,只覺得故事新奇,并不懂得質(zhì)疑,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這個勇斗餓狼的故事想必經(jīng)過了一定程度的演繹。但姥姥村里野狼叼小孩確有其事,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跟著大人趕集,經(jīng)人們指點,遠遠地見過那個狼口余生的人。
而父親講的下面這個故事,傳奇性則近乎聊齋志異了。
某村有一戶人家,半夜聽見豬圈里有動靜,起身趴到窗上,借著月光往外看,這一看讓他大吃一驚:一頭野狼正在攆他家的豬!只見那狼用嘴巴叼住豬耳朵,一邊往外引導,一邊用狼尾巴抽打豬屁股;同樣離奇的還有那頭豬,居然一聲不吭,如同被施了魔咒一般,乖乖地跟著狼出了院子,徑直往村外野地里走。主人見狀,又驚又怕,隔著窗戶大聲斷喝,又拎起鐵锨出門追,野狼一看不好,加快了趕豬速度,轉(zhuǎn)眼就消失在茫茫夜色里。第二天一早,豬的殘骸在村外莊稼地里被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一片狼藉,只剩下幾只豬蹄和一堆血淋淋的皮毛。
父親還講過一個野狼救崽的故事。某山戶撿到一只小狼崽,抱回家,想養(yǎng)大了給自己看家護院。誰知當天夜里,山戶正睡著覺,突然聽到屋外有動靜,像是墻土窸窣掉落的聲音,趴到窗戶上一看,只見許多野狼正圍著自己的屋子打轉(zhuǎn),還有幾只在交替扒墻。舊時的屋墻皆為土夯,野狼們輪番扒墻,顯然是想扒出個洞進屋。山戶大駭,為嚇退野狼,也為自己壯膽,拿出盆子拼命敲打,又磨刀霍霍,制造聲響,但狼不為所動,依舊拼命扒墻。眼看土墻就要被扒穿,山戶這才頓悟,原來狼是來解救狼崽的,趕緊將狼崽從門縫遞出去,狼群得到狼崽,長嗥一聲,悄然離去。
魯東南一帶的狼患是逐漸消失的。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鄉(xiāng)野間偶爾還有野狼出沒。父親說他當年就遇到過一次。那時他還年輕,有一次從我姥姥家返回,晚上走夜路,在一處墳場邊遇上了野狼。父親說,他和狼同時發(fā)現(xiàn)了對方,那是一頭獨狼,兩只眼睛透出幽幽的光,像兩點鬼火。人狼對峙,相距僅幾米,父親很緊張,頭發(fā)和寒毛都奓了起來,他努力讓自己鎮(zhèn)靜下來,同時攥緊了手里的木棍。雙方對峙了不知多長時間,狼突然轉(zhuǎn)頭離去,消失在黑黢黢的松林里。父親見狀,趕緊加快腳步離開,直到看見村子,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父親說,狼還是聰明的,它知道人有智慧有力氣,并不好對付,所以不到餓急了眼,一般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
狼是注重團隊合作的動物,即使分散活動,它們之間也是有聯(lián)系的。父親說,當一頭狼遇上緊急情況,會把嘴拱到地上,長嗥一聲,可以傳出去很遠;周圍的狼聽到,會迅速趕來增援,一呼百應。俗話說,“好虎擱不住一群狼”,面對群狼,連老虎都怕,何況是赤手空拳的人。
狼的行蹤很隱蔽,它們有時藏在山洞里,有時藏在墓穴里,而且經(jīng)常變動,一般很難被發(fā)現(xiàn)。它們神出鬼沒,有點像綠林草寇,隱蔽在夜色中,與山林艽野融為一體,成為潛在危險的代名詞,也是某種神秘的代名詞。在我老家一帶,狼還是最早的安全警示教育和威懾手段,大人們經(jīng)常用“狼來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每每話音未落,哭聲輒止。農(nóng)村孩子最初的畏懼,大都源于大人們的狼故事,聽故事時,總是緊緊依偎在父母懷里,似乎暗夜里到處有惡狼潛伏,一不小心就會被它叼了去。
如今,從魯東南,到山東半島,乃至整個華北平原,自然環(huán)境變化很大,野外已經(jīng)很難見到狼的蹤跡。少數(shù)退縮到深山老林里的狼,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野狼消失了,對狼的畏懼也在慢慢消失。有一次我在老家走夜路,看著兩邊茂密的田野、山林,聽著四周唧唧蟲鳴,心里已完全沒有了恐懼感。跟在身邊的兒子也鎮(zhèn)靜自若。城市里長大的他并不了解,在這片祖輩居住的土地上,除了生長野草、樹木、莊稼,還曾經(jīng)生長過許多關(guān)于狼的故事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