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眾文藝”概念提出的 歷史性意義
網絡新媒體的出現(xiàn),歷史地看,它是劃時代的革命和創(chuàng)舉。
比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紙質印刷媒介,它方便、快捷,成本低甚至沒有什么成本,一機(電腦或手機)在手,借助各種軟件以及AI,它可以完成一切你想要的音、視、讀分開或合成的文藝作品。
這種現(xiàn)象,好還是不好,其現(xiàn)實和歷史意義何在,看法不盡相同。
《延河》2024年第7期《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一文,標舉“新大眾文藝”,此一概念的提出和相關論述,具有拓荒性質。對新媒體上各種文藝現(xiàn)象來說,它的意義至少有二:一是“合理化”,二是“學理化”。
“合理化”是說,《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一文,不僅給紛紜萬狀的網絡文藝“命名”而且“正名”,一方面使其光明正大地進入文藝序列,另一方面被納入文藝評論對象乃至文藝史考察對象,進而從文藝現(xiàn)象和文藝理論以至社會歷史文化進程諸方面對其進行關注和研究。
《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一文先從歷史發(fā)展角度分析了“新大眾文藝”“興起”的“時代”原因:“文學在紙媒時代是作家和職業(yè)群體的專利。過去寫作的特別是能寫作的,只是少數(shù)人?!睘楹??因為“過去的時代,受過教育的特別是受到高等教育的,是少數(shù)人甚至是極少數(shù)人?!钡搅私裉?,“現(xiàn)在不同了,義務教育普及,勞動者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勞動者參與文學有了更廣泛的基礎。”因此,“這個時代,勞動者都能拿起筆,記錄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感受、情感和認知?!?/p>
接著,《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一文從文藝的“載體”亦即“新傳媒”的興盛角度講:“文藝的興盛與發(fā)展,同載體有關?,F(xiàn)在,文藝的傳播手段與方式發(fā)生巨變。過去幾千年,文藝的傳播,依賴于紙張與印刷、舞臺與場地?,F(xiàn)在,文學與藝術的傳播方式,有了新的載體——數(shù)字化與網絡?!薄靶旅襟w的產生,為勞動者參與文學提供了極為便利而通達的載體,物質文化生產者和精神文化生產者的鴻溝逐漸抹平?!?/p>
不僅如此,因為“新媒體和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降低了技術的門檻,催生了自媒體的發(fā)展與興盛”,這樣,“寫作與發(fā)表幾乎無門檻”。因此,“文藝從神壇上被請了下來,真正走向了民間,走向了大眾”“文藝作品由少數(shù)人創(chuàng)作,多數(shù)人欣賞,變?yōu)槎鄶?shù)人寫多數(shù)人看,幾億人看”“新大眾文藝,真正回到大眾,大眾寫,寫大眾,大眾享用,鼓舞大眾”。
《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一文也從現(xiàn)代以來關于“文藝大眾化”的數(shù)次倡導和運動簡要分析“大眾化”的歷史原因及結果,從歷史發(fā)展、社會需要以及文藝與人民的關系諸方面肯定了“新大眾文藝”的歷史“合理性”之后,認為“新大眾文藝”是創(chuàng)作者的革命、文體革命、語體革命和閱讀革命。文章從歷史、現(xiàn)實、媒介以及內容和形式諸方面將“新大眾文藝”充分“合理化”,從而使“新大眾文藝”作為一個文藝現(xiàn)象和研究對象在文藝史上立了起來。
“學理化”是說,該文從文藝理論的學理方面,對“新大眾文藝”既進行了現(xiàn)象描述,也作了初步的理論概括。
《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文中說:“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以及各種新技術的興起,人民大眾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到各種文藝創(chuàng)作與活動之中,人民大眾真正成為文藝的主人,而不是單純的欣賞者,這就是新大眾文藝?!?/p>
“新大眾文藝,貼近社會,貼近現(xiàn)實,貼近大眾。
新大眾文藝,樹正氣,接地氣,有煙火氣。
新大眾文藝,讓大眾讀得懂,喜歡看,有收獲,能共鳴。
新大眾文藝,真正回到大眾,大眾寫,寫大眾,大眾享用,鼓舞大眾!”
作為一篇文章,特別是對新的文藝現(xiàn)象先行概括和研究的文章,《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一文當然不可能概括“新大眾文藝”所有現(xiàn)象特征和藝術特征,但它首先給該現(xiàn)象命名,命名即正名,“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命名之,正名之,并對其社會特點和藝術特點進行概括之后,無論怎樣眾說紛紜乃至爭議,“新大眾文藝”是“合理化”了,也“學理化”了,這就使“新大眾文藝”不僅在我們這個時代立了起來,也將在歷史中留存下來,成為文藝園地的一方風景,成為歷史文化的一份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