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匈牙利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舉辦“劉慈欣與中國科幻”分享會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4年06月27日09:34

6月25日,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外聯(lián)部指導,匈牙利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和帕斯馬尼·彼特大學現代東亞問題研究組聯(lián)合主辦,八光分文化支持的匈牙利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第10期活動——“劉慈欣與中國科幻”推介活動在布達佩斯“三只烏鴉咖啡館”劇院舉行,吸引了上百位熱心讀者。

活動分為上下兩場,以“圓桌討論”形式舉行。上半場討論由俱樂部負責人、知名漢學家、翻譯家宗博莉·克拉拉女士(ZOMBORY Klára)主持,受邀嘉賓為羅蘭大學遠東學院圖書館館長、漢學家馬約爾·柯爾奈莉奧女士(MAJOR Kornélia)和卡洛利·伽斯帕爾大學中文系講師、漢學家、翻譯家托考伊·若爾德(TOKAJI Zsolt)。下半場討論由帕茲馬尼·彼得大學中文系主任、漢學家邵萊特·蓋爾蓋伊(SALáT Gergely)主持,受邀嘉賓有文學翻譯本柯·費倫茨(BENK? Ferenc)、中國和東亞問題學者、布達佩斯考文努斯大學博士生帕夫里切克·帕特利克(PAVLICSEK Patrik)和羅蘭大學中文專業(yè)學生佩萊·托馬什(PELLE Tamás)。

《三體》匈文版面世后,贏得了當地大批讀者的喜愛,俱樂部的這期活動主題便是討論《三體》在匈牙利的成功以及中國科幻文學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崛起。活動上,先播放了劉慈欣、韓松、寶樹、陳楸帆等中國科幻作家專門為活動錄制的致辭視頻,贏得觀眾熱烈掌聲。

上半場圓桌的討論話題,主要側重于對中國科幻小說體裁的文學溯源。馬約爾·柯爾奈莉奧在 2013 年曾發(fā)表過一篇題為《夢想成真了嗎?》的學術文章,詳細介紹了中國科幻文學在19-20世紀之交萌芽的誘因與結果。除了以老舍《貓城記》(1933)為代表的、以批判社會現實為目的的諷刺小說之外,她特別提到了可歸類為“科幻小說”的早期作品,包括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1902年)和盧士鍔的《新中國》(1910年)。這些作品對當代中國科幻作品具有深遠的影響。嘉賓們一致認為,劉慈欣作品的特點之一就是將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tǒng)元素應用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

托考伊·若爾德是當代匈牙利漢學家中譯介中國古典作品最多、影響最大的翻譯家,他對劉慈欣《三體》如何運用中國古代神話進行了分析說明。談到自己的最新譯作、剛跟匈牙利讀者見面的《新紀元》(1908出版,碧荷館主人著),他說早期科幻小說的目的主要是推動社會思想變革和普及西方科學知識,而經過百年摸索后,中國科幻文學已取得巨大發(fā)展。上半場的嘉賓們還對中國傳統(tǒng)的奇幻小說、志怪小說、傳奇故事等文學體裁與科幻小說的關系進行了討論。

在兩場圓桌討論之間,插播了“太空迷”頻道負責人、優(yōu)兔(youtube)主播納吉·薩博爾奇(NAGY Szabolcs)的視頻,使會場的氣氛更加活躍。他不僅講述了自己閱讀《三體》的真實感受,還介紹了自己通過科普頻道推出的《三體》系列討論。他邀請?zhí)煳膶W家、天體物理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對劉慈欣的三部曲《三體》進行了多角度的深度探討。

下半場圓桌討論由邵萊特·蓋爾蓋伊主持,他將當代中國科幻小說在匈牙利的傳播與中國成為2008年布達佩斯書展主賓國以及匈牙利科幻雜志《星系》發(fā)表中國科幻小說專輯聯(lián)系到一起,這也是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第一次與匈牙利讀者見面。正如邵萊特所說,中國科幻文學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尤其在近些年突飛猛進,中國科幻文學在語言、結構上吸收了傳統(tǒng)文學的元素,不僅對讀者來說已達到世界水準,甚至可以說,已經在引領世界的潮流。

下半場的第一位發(fā)言者是翻譯家本柯·費倫茨·本克,劉慈欣的《球狀閃電》、郝景芳的《回到卡戎》以及陳楸帆的短篇小說《鼠年》、《麗江的魚兒》、《沙嘴之花》就是通過他的譯筆與匈牙利讀者見面的。他說,要想翻譯好一部優(yōu)秀的中國科幻文學作品,不僅需要具備對復雜科學理論的理解、對西方科幻傳統(tǒng)的熟悉,還要對中國文化背景有透徹的了解。

帕夫里切克·帕特利克是郝景芳《折疊北京》的匈文譯者,他將劉慈欣三部曲《三體》中表現出的沖突與晚清中國與歐洲文明的歷史碰撞進行了有趣的對比。另外,他還在《三體》中讀到對冷戰(zhàn)的批判,這一解讀引發(fā)了在場聽眾的很大興趣。他還提到了科幻作品翻譯上的技術性問題以及專家審校訂的可能性。

佩萊·托馬什的畢業(yè)論文便是對劉慈欣短篇小說《流浪地球》的翻譯與分析。他和其他嘉賓一樣,也試圖找出《三體》爆火的原因。他認為《三體》的成功,除了敘述的風格,還在于他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基于普遍性經驗闡述復雜的科學問題。此外,嘉賓們強調了互聯(lián)網在傳播該類型作品方面的特殊作用。

圓桌討論后又舉辦了招待會,現場聽眾積極提問、嘉賓們專業(yè)回應,氣氛十分熱烈。宗博莉·克拉拉表示,此次活動為匈牙利讀者深入了解中國科幻、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