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清明當(dāng)憶文天祥
來源:北京晚報 | 張柳  2024年04月07日08:27

清明祭祀祖先,也祭祀先賢。祭祀的地方一般是祠堂。著名的名人祠堂有四川成都祭祀詩圣杜甫的草堂、祭祀諸葛亮等蜀漢英雄的武侯祠,有湖南秭歸的屈原祠,有山西代縣的楊家(將)祠……北京還有個文天祥祠。

你知道嗎?明清時期,祭祀文天祥屬于國家祀典,從明代開始,一般每年春季、秋季,順天府會舉行官祭。清明前后,慎終追遠(yuǎn),前人形骸雖盡,精神卻長存不滅。

不妨走進(jìn)東城區(qū)府學(xué)胡同的文丞相祠,聽聽文天祥的故事……

 兵敗被俘 會同館勸降

元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燕京(元大都即今北京)城南的柴市上,挨挨擠擠簇?fù)砹瞬簧偃耍惠v囚車向刑場駛來,人群自動閃開了一條路,車上之人問道:“哪邊是南方?”圍觀者紛紛用手指明。隨后,囚車門被打開,車上之人毫無懼色,只見他從容下車,整頓衣衫后莊重地向南行禮,口中說道:“臣報國至此矣!”隨即引頸受刑,慷慨就義。這位堅貞不屈的民族英雄,就是宋末名相文天祥。

文天祥對于南宋,不僅僅是支撐朝廷社稷的重臣,更像是南宋百姓不甘淪為亡國奴、階下囚的象征,其實(shí)是擎天柱一般的存在。在就義前七年,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接到宋室太皇太后的詔旨,請他“疾速發(fā)起勤王義士”,并趕快保護(hù)幼帝。很短的時間內(nèi),文天祥散盡家產(chǎn),組織起三萬義兵,下吉州、達(dá)臨安、駐兵西湖、理事平江,最終退保臨安,無奈南宋小朝廷軟弱可欺,就在他冒死赴元軍大營談判,被羈押無法回宋廷的時候,身為右丞相的賈余慶竟然和呂師孟等人帶著降表來正式投降。

按理說,效忠的朝廷沒了,身為臣子既然已經(jīng)盡力,到這時也多少會身不由己,難免求個保全自身性命。但文天祥的選擇十分罕見,他先是痛罵賣國賊,接著質(zhì)問扣押他的元丞相伯顏失信,然后對揶揄他的降將說:你今天殺了我,正好證明我是忠臣你是亂賊,盡管來殺!

沒多久,在被押赴大都的途中,他和同行的戰(zhàn)友們多方經(jīng)營,周密計劃,終于逃出元軍大營,輾轉(zhuǎn)艱辛到達(dá)南宋小朝廷暫時的避風(fēng)港——福安。隨后文天祥被委以重任,抗元聲勢一時大振。但好景不長,小朝廷被元軍趕到了海上,元軍水陸同時進(jìn)攻,文天祥猝不及防在五坡嶺被元將張弘范俘虜。

宋祥興二年(1279)二月初六,張弘范率水軍向崖山發(fā)動總攻,宋軍大船以粗繩連接,能守難攻,最終20萬宋軍戰(zhàn)敗。而此時,“孤臣天祥坐北舟中”,目睹了這一切。當(dāng)晚,風(fēng)平浪靜后,文天祥悲憤中寫下長詩:“南人志欲扶昆侖,北人氣欲黃河吞。一朝天昏風(fēng)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誰雄誰雌頃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渾。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惟有孤臣雨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為何人?!?/p>

八個月后,十月一日,文天祥被押到大都會同館,他被定性為“罪人”,被關(guān)在館內(nèi)的一間偏房。很快,南宋曾經(jīng)的狀元宰相,臨陣逃跑投降元朝的留夢炎來勸降了,文天祥當(dāng)然瞧不起他,劈頭蓋臉把他罵走了。緊接著,降元的小皇帝來了,文天祥一見,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但他沒給小皇帝太多機(jī)會說話,他北向行禮,然后鄭重地把小皇帝勸回了。

見這兩人勸降不成,平章阿合馬來到會同館,盛氣凌人地問他:“你知道我是誰嗎?”

文天祥不卑不亢:“剛才聽人說,是宰相來?!?/p>

“既然知道是宰相,為何不跪?”

“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跪什么?”

“你既然是南朝的宰相,何以至此?”

文天祥從容不迫地說:“南朝早用我為相,北人必然打不到南方,我南人才不至于到北方?!?/p>

阿合馬見說不過他,威脅著對身邊人說道:“此人生死由我,嘴硬而已?!?/p>

文天祥沖口而出:“亡國之人,要?dú)⒈銡ⅲf什么由你不由你!”

阿合馬被堵得說不出一句話,愣是沒再吱聲,灰溜溜走了。

土牢賦詩 翰墨滿燕市

元廷已經(jīng)無計可施,十月初四,元帥張弘范來到會同館,次日便將他寧死不屈的情況上報了朝廷。元朝統(tǒng)治者打算從肉體上來折磨文天祥了。

十月初五,文天祥被押至大都的第五天,他從會同館被轉(zhuǎn)移到兵馬司監(jiān)獄。這是一間土牢,面積不大,“室廣八尺,深可四尋”,有一個小小的窗戶,白天陽光短暫地在室內(nèi)停留一會兒,但很快就變得幽暗。屋內(nèi)污濁不堪,冬冷夏熱,溽暑時節(jié)更是穢氣逼人。

文天祥戴著沉重的刑具,坐了十幾天。雙手的刑具卸下后,又過了半個多月,他被領(lǐng)出屋門,曬了曬久違的太陽。

十一月初九,元朝宰相博羅召見了文天祥。他依舊從容上前,長揖不跪。左右喝令他下跪,他說:南人的長揖,就相當(dāng)于北人的跪拜了,我是南人,行了南禮,有必要再行一次北禮嗎?博羅大怒,左右軍士一擁而上,壓脖子、摁后背,文天祥索性坐在地上,任由擺布,就是不屈膝。這一天,博羅反復(fù)勸說,同他辯論,說他是逃跑宰相徒有虛名,是擁立新君的假忠臣,既不能保護(hù)三宮又不能與元軍決一死戰(zhàn),宋室已降白白地?fù)砹蓚€小皇帝都不知道有啥用處。文天祥毫不示弱,朗聲說道:賣國遞降表的宰相肯定不會逃跑,我逃跑是為了追隨新皇帝,皇帝不幸失了國,為宗廟社稷考慮,當(dāng)然要擁立新君!三宮和皇帝投降,那是因?yàn)殛愐酥熊浌穷^,沒能與元相伯顏決一死戰(zhàn),我當(dāng)時被伯顏扣押,怎么跟他死戰(zhàn)?至于新君能否復(fù)國,那要看天意,我做臣子的盡我的責(zé)任!好比你父母病入膏肓,你難道不給用藥了嗎?那豈不是枉為人子?“天祥今日至此,惟有死,不再多言,汝所言都不是!”博羅氣得語無倫次,說:你想死,就能快死嗎?我一定不讓你快死!文天祥輕蔑地說:死還能不快?!氣跑了博羅,元廷似乎對文天祥采取了冷處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人來勸降了。

轉(zhuǎn)眼到了來年春天,這期間,文天祥編輯了他被俘以后所寫的詩歌,并且寫了兩百來首集杜詩。這些詩歌,或抨擊權(quán)奸誤國的罪行,或詠嘆自己遭際,或借杜甫詩句抒發(fā)情感,千百年來一直傳誦不衰。

南極連銅柱,煌煌太宗業(yè)。始謀誰其問,風(fēng)雨秋一葉。(《社稷》)

握節(jié)漢臣回,麻鞋見天子。感激動四極,壯士淚如雨。(《至福安》)

天地西江遠(yuǎn),無家問死生。涼風(fēng)起天末,萬里故鄉(xiāng)情。(《思故鄉(xiāng)》)

杜甫一生恰逢安史之亂,僥幸逃脫,歷盡艱辛得見肅宗,但終不被統(tǒng)治者真正欣賞,一生郁郁不得志。文天祥遭遇國家淪喪,散盡家資奮勇抗敵,但最終無力回天,身陷縲紲?;蛟S文天祥體會到“杜甫精神”的深沉博大,心靈上與“詩圣”高度契合,他在《集杜詩自序》里寫道,對杜甫的詩反復(fù)體味,不知不覺忘記了是杜甫所作,只覺得那是他自己寫的。

柴市殉節(jié) 浩氣存天地

文天祥在土牢被囚禁了將近四年,每逢盛夏溽暑,大雨過后,積水沒床,開溝泄水之后,室內(nèi)遍地泥濘,熱氣蒸騰,臭不可聞。文天祥被折磨得孱弱的身體居然沒有患病,對此,他認(rèn)為是自身具有浩然正氣,才能做到這一點(diǎn),于是他寫下了那篇傳誦千秋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dāng)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風(fēng)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他說天地間的山河日月,都是正氣的體現(xiàn),人有正氣,無論何種情況下都能為國家貢獻(xiàn)力量,自己雖遭遇不幸,但身有正氣,即使在骯臟陰濕之地也覺得安樂,他決心誓死報國,以古人為榜樣。

除了寫詩,獄中的文天祥還經(jīng)常和吏卒們聊天,給他們講歷朝歷代忠臣的事跡,無論吏卒還是長官,無不側(cè)耳傾聽,并且被深深觸動。時間久了,他的詩歌不脛而走,他的氣節(jié)盡人皆知,大都城中,人人都知道有個寧死不屈的文丞相,正氣凜然,就像他的詩一樣。

南宋雖然滅亡了,但抗元斗爭一直沒有停息。至元十九年(1282)丞相阿合馬在大都被刺殺。也是在這一年,中山府(河北定縣)有人自稱是“宋主”,聚眾數(shù)千人,聲言要來取文丞相。與此同時,大都城內(nèi)突然冒出一封匿名信,信上說要火燒大都城墻上的葦子,城外舉火相應(yīng)。還說兩支隊(duì)伍盡力辦事,丞相可以無憂。這封信落到元朝太子手中,立刻上報了忽必烈。一時間,朝臣議論紛紛,很多人都認(rèn)為信里的丞相就是指文天祥。

本來,元朝大臣們對文天祥是殺是留就意見分歧,一派想即使誘降不成也保全他性命,給臣子做榜樣,另一派有人親眼在江西見過文天祥的號召力,認(rèn)為此人一出天下震動,極力主張殺掉。如今阿合馬被刺,又發(fā)生了匿名信事件,這讓忽必烈下決心不能再拖延處置文天祥了。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八,忽必烈親自召見了文天祥,再次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堅定地回答:“愿與一死,足矣!”

第二天,兵馬司監(jiān)獄附近忽然鼓樂齊鳴,監(jiān)斬官率領(lǐng)士兵和樂隊(duì)來到門前。對即將結(jié)束的苦難人生,文天祥似乎很輕松,他高興地對獄卒說:我的事情了了!之后泰然赴死,終年47歲。

處死文天祥之后,元朝統(tǒng)治者生怕激起民變,十分恐慌,大都城城門緊閉,士兵布滿城樓、街道,鄰里街坊不得往來,道路行人不準(zhǔn)交談。這種恐怖氣氛一直延續(xù)了許多天。

燕京人民目睹文天祥的死難,無不落淚。一些因?yàn)樗瓮龆髀溲嗑┑哪先?,更是慷慨悲歌,甚至用酒祭奠他,以國雖亡但民族精神不滅來相互勸慰。明洪武九年(1376)北平按察副使劉崧在教忠坊順天府學(xué)之右,為文天祥立祠塑像,這才有了后世的文丞相祠。一代忠臣烈士,一點(diǎn)浩然正氣,長存至今。

(作者系北京市方志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