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三字經(jīng)》藏著一部袖珍版中國通史
來源:北京晚報 | 季云  2023年10月31日11:54

如果不讀《三字經(jīng)》,真不知道古人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部“袖珍版中國通史”,它原是寫給小孩子讀的,但對于大人來說,也是難得的了解中華文化的途徑。

最初,《三字經(jīng)》的作者只寫到他生活的南宋,也就是“有宋世,一同滅”這一句。隨著歷史發(fā)展,朝代更替,后人不斷補充,一直寫到“十二世,清祚終”,續(xù)寫了元明清三史。

從我們現(xiàn)在讀到的通行版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袖珍中國通史,把人名、國號、數(shù)字、朝代與最重大歷史事件精巧組合,將煌煌上古、中古、近古史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語言簡潔,精到流暢,好讀好記,而且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特別適合少兒吟誦。

《三字經(jīng)》僅以312字,大約占了《三字經(jīng)》三分之一的篇幅,就把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都講到了,不僅講得全,而且講得準。猶如畫家的速寫,寥寥幾筆,每一個朝代,如在眼前??胺Q“考實錄”、“通古今”的典范,令人嘆為觀止。

這部袖珍通史,提煉優(yōu)化了朝代故事和記憶韻律,讓孩子們在反復朗讀中,沉浸其中,強化記憶。筆者是一個文科生,且歷經(jīng)數(shù)次高考,按理強化復習歷史多年,可到現(xiàn)在,連中國歷史上哪朝接哪代、每一朝代有幾個皇帝、又有多少年的歷史,很難一口氣講出來。有時涉及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五胡亂華等內(nèi)容,難免張冠李戴、講不清楚。假如小時候背過《三字經(jīng)》,就能脫口而出:“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脈絡清楚,亂不了。

我們知道,兒時的童子功,一輩子都忘不了,以后學歷史的時候,就會像見到老熟人一樣。更重要的是,把這一獨立段背好記住,可以從小建立完整有序的歷史觀,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可以用歷史故事和歷史書籍來慢而不停地消化這部袖珍通史。

《三字經(jīng)》給出了中國朝代的時序和地基輪廓。對我們來說,接下來,需要做什么?《三字經(jīng)》同樣給出的一個通識要求,即“考世系”、“知終始”??际老?,就是對歷代帝王家族傳承的譜系,做到有個清晰地了解;知終始,就是對各個朝代的開始與結(jié)束、盛衰與興亡,有個清醒的認知。正可謂“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古人讀史的態(tài)度還在深刻地影響著今天的人們。

那么,怎么做才算是“考”世系?學到什么程度,才算“知”終始呢?《三字經(jīng)》給出了很有價值的引導:

讀史者,考實錄。

通古今,若親目。

《三字經(jīng)》作者的建議是“考實錄”。閱讀史書,一定要考察歷朝編寫的“實錄”,這樣去了解古往今來發(fā)生的事情,就會像親眼看見一樣。

什么樣的史書才算“實錄”?有兩種。一種是記錄真實情況的紀傳體史書,一種是專門記錄某一皇帝統(tǒng)治時期大事的編年體史書。具體讀哪些史書,通行的《三字經(jīng)》版本沒有具體羅列,但章太炎的修訂版作了這樣的增補,不妨參考一下:

凡正史,廿四部,

益以清,成廿五。

史雖繁,讀有次,

史記一,漢書二,

后漢三,國志四,

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證經(jīng),

參通鑒,約而精。

歷代事,全在茲,

載治亂,知興衰。

《三字經(jīng)》產(chǎn)生于南宋,當時只有十七部正史,最初的宋版只有“十七史”,后來隨著逐步的增補,有了從《史記》到《明史》的“廿二史”與“廿四史”的說法。

章太炎增補“益以清,成廿五”的內(nèi)容,是說在二十四史的基礎(chǔ)上,加上《清史稿》,是當今的人們應該讀的二十五史。章太炎增補版《三字經(jīng)》還提到了《資治通鑒》。清代另一位學者錢大昕也說過:“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鑒》。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舊’,惟《通鑒》可以當之?!?/p>

從孩子一生的成長來看,學習歷史知識,遠比歷史分數(shù)本身重要得多。但中國古代史籍浩瀚如海,通讀不太現(xiàn)實,所以,清版《三字經(jīng)》主張“讀有次”,也就是從四部經(jīng)典開始,即《史記》《前漢書》《后漢書》《三國志》,這是寫得最好的紀傳體史書,再怎么簡略也不能簡略這四部。通過對古代史的學習,達到“通古今,若親目”的境界。在筆者看來,這哪是看看歷史故事書、聽聽成語故事、背背唐詩宋詞就能實現(xiàn)的呢?如果帶上這樣的知識,再去抵達每一個歷史的現(xiàn)場,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該會有怎樣的共鳴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