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和民國小報
民國時期,有一種小型的報紙,簡稱“小報”。小報的內(nèi)容多數(shù)以消閑和趣味為主,是反映民國時期城鄉(xiāng)風(fēng)俗民情、社會文化的通俗報紙,其讀者大多是中下層的市民。民國時期的小報大概有1000多種,可謂洋洋大觀。
1945年7月21日,女作家張愛玲曾經(jīng)這樣評價民國時期的小報:“我一直從小就是小報的忠實讀者,它有非常濃厚的生活情趣,可以代表我們這里的都市文明。還有一個特點:不論它寫什么,寫出來都是一樣的,因為寫的是它自己??偪梢院芮宄乜匆娮髡叩拿婺浚蟮淖髡呓^對不是一些孤僻的,做夢的人……所以我看小報的同時也是覺得有研究的價值的。我那里每天可以看到兩份小報,同時我們公寓里的開電梯的每天也要買一份,我們總是交換來看。有時候漏了幾天沒送來,就耐不住要跑到報攤上去翻翻了……”這段話是張愛玲在參加雜志社主辦的座談會時談到的對小報的見解。
張愛玲還在小報上發(fā)表了不少的作品,她的《郁金香》《天地人》《羅蘭觀感》《關(guān)于傾城之戀的老實話》《秘密》《丈人的心》都是在小報上發(fā)表的。
張愛玲的《天地人》發(fā)表在1945年4月15日上海的《光化日報》這張小報上?!豆饣請蟆窂?945年4月14日創(chuàng)刊到1945年9月18日???,只存在了5個月零4天,卻是一張很出色的小報。當(dāng)時,張愛玲、柯靈、蘇青、潘柳黛、程育真、張婉青等許多有名的作家都為之撰稿。
民國時期誕生了許多小報,正是這些小報,培養(yǎng)出了許多杰出人物,他們中有的人既是報人,又是記者,既是讀者,又是作者,他們在民國時期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傾注在字里行間,留下了許多令人回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