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散文的生長
來源:中國社會報 | 沈俊峰  2023年05月16日07:53

讀散文要心靜,寫散文也要心靜。這是清凈之下的靜。心專一,少妄念,心境相應(yīng),沒有浮散,像火與氧氣的全身心結(jié)合,才能發(fā)出最大的光熱。

散文是心的傾訴。夜深人靜的冬夜,圍著一盆炭火,或在夏夜涼爽的清風之下,或酒或茶,或沉靜或興奮或痛苦或掙扎或無措或迷?;驕I水或愁腸百結(jié),對父母、對愛人、對閨蜜、對兄弟的傾訴。只是,你不要歇斯底里,你仍然有清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既能宣泄自己,也能打動聽眾,千萬不能傷悲或興奮得不能自已。你要有重點,知道哪里該說,哪里不該說,哪里該細說,哪里該一筆帶過;知道哪里可以反復,哪里該有或尖銳或深沉或幽默或深刻的光芒。總之,你的傾訴要有感染力,要有力量。對文字的把控,歸根結(jié)底是心的收放。

一拿起筆,一顆心就本能地縮成一只小刺猬了,不敢敞開心扉,于是,我們只能看見表面的風景。那些山水、草木、河流、大地,那些文字的背后,沒有心的存在,沒有情感的存在,也沒有思想的存在。散文后面的那個人被風景擋住了、淹沒了,壓根兒就沒有出場,甚至連他(她)的氣息都沒有。我們無法感受到他(她)的存在,一切寡淡無味。

我為什么要寫這篇文字?我想表達什么?韓小蕙去醫(yī)院探望張中行:你覺得對于一個文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張中行說:思想最重要。文人的思想是貫穿于文字中的,可能就存在于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文采、情感、深思、哲理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無窮余韻。

《魯共公擇言》原文只有近300字。魏惠王魏嬰宴請各國諸侯,酒興正濃之時,魯共公借用四個故事說了四句話。舜的女兒儀狄擅長釀酒,就把美酒獻給了禹,禹喝了美酒,從此戒絕了美酒,說: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餓了,易牙做了可口的菜肴送給他,齊桓公飽餐之后,一覺睡到天亮還不醒,醒了就說:后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沒有上朝理政,便把南之威打發(fā)走了,說: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靈王登上強臺遠望崩山,左邊是長江,右邊是大湖,流連忘返,唯覺山水之樂而忘記人之將死,說:后世必有以高臺陂池(山坡美池)亡其國者。魯共公提醒魏惠王,這四種占一種,就足以使國家滅亡,你現(xiàn)在兼而有之,能不警惕嗎?

這篇勸誡酒、味、色、樂的短文,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讓人感受到了它的現(xiàn)實意義。

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只有119個字,卻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每一句,都是自己的境界,每一句,都有自己的思想。文如其人,人之高處,在于不斷地思考、不斷地修為。有魅力的文字是靈魂的結(jié)晶,值得一輩子品讀,一輩子也不一定能真正讀懂參透。

動筆之前,情感是否到位?是否沉浸于那樣一種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那種豐沛的、生命蓬勃的、純凈的、沒有雜質(zhì)的情感的聚積,就像雨后山澗的河水,既不是泛濫,也不是干涸,而是充滿活力,河床可以掌控、帶著朝氣聲響,向前,曲折地向前,九曲十八彎地向前,越過巨石向前,漫過水草向前,濺起水花向前,掉下懸崖向前。有淺水的歡唱,有水潭的靜默。那一路上的風景,便是你心性的表達,是你情感的表露。那前行的印痕,便是大自然饋贈的不慌不亂的造型。

這樣的能力,是生命的賜予,是生活的饋贈,是一天天活出來的,需要日積月累地培養(yǎng)。如果你的心是一條大河,閱讀便是涓涓細流,生活的點點滴滴、生命的感同身受便是更大的支流。帶著慈悲心擁抱每一個日月,讓你的心靈飽滿,讓你的情感高漲,以此保持激流的活力。

散文中情感的重要性,就像槍膛里的子彈。情感的境界高低,是作者心性品行的呈現(xiàn)。

宋元之際的畫家鄭思肖,畫墨蘭不畫土。他說,土為番人奪去。“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彼瓮龊螅拿夹?,號所南,日常坐臥,皆向南背北。著名畫家倪瓚說他:“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p>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懷念妻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枇杷樹沒有思想情感,將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lián)系起來,移情于物,只說樹生長,不說人思念。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對民族、家國、世界、人類的情感,對親人朋友的情感,都需要人格的鍛造提升和孜孜不息的生長。

散文不能缺失時代感。在偉大復興征程中,要心有感應(yīng)。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此情,關(guān)乎國家民族的大情?!吧w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我們對社會的無視、漠視,都會在寫作中無所適從,停滯不前,從而失去寫作的源泉和根基。“時運交移,質(zhì)文代變?!薄案柚{文理,與世推移?!鄙⑽牡淖兓欢ㄊ琴N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散文的生長,與日月同步,與時代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