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韓國漢學家樸宰雨:探尋可貴的中國人文傳統(tǒng)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孟 歡  2023年02月15日07:42
關鍵詞:樸宰雨

樸宰雨是中國學界非常熟悉的韓國漢學家。他是韓國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目前擔任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是首位被聘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的韓國文科教授。自青年時期起,樸宰雨就醉心于中國文學,從中不斷汲取滋養(yǎng)思想與生命的文化養(yǎng)分,并通過學術研究與活動將這些收獲傳遞給更多人。他多年來深耕于《史記》、魯迅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韓中現(xiàn)當代文學比較與關系等領域的研究,并積極推進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在韓國的傳播。

深入魯迅精神世界

樸宰雨是魯迅研究領域的重要韓國學者,他與魯迅的“緣分”始于上世紀70年代。1973年,樸宰雨進入韓國首爾大學中文系讀書。該系早有魯迅研究與譯介傳統(tǒng)。自上世紀40年代起,中文系主任丁來東就出版了研究論文《中國文學上的魯迅與巴金》,時任助理教授的李明善還翻譯了魯迅《故鄉(xiāng)》在內(nèi)的許多作品,并發(fā)表《魯迅的文學觀:關于文學批評》等一系列研究文章。

樸宰雨對前輩的成果如數(shù)家珍,他也從這份厚重的學術積累中得到諸多靈感與啟示,并就此踏上魯迅研究之路。本科期間,他如饑似渴地閱讀魯迅作品。魯迅文字中的“冷”與“熱”給樸宰雨留下深刻印象。魯迅雜文語言犀利而冷靜,透露著他的錚錚鐵骨與憂國憂民情懷。而魯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現(xiàn)實描寫則充滿了溫情,給樸宰雨帶來一種似曾相識之感。他回憶道:“我在閱讀《故鄉(xiāng)》時,就常回憶起童年往事?!父纭赣H即將賣掉大房子而搬家時,她高興中藏有凄清的表情總讓我想起母親當年的樣子,親切又令人感傷。幼時我在農(nóng)村生活,一到雪后的冬日,村里的孩童就會像閏土一樣支竹匾、捕小鳥,十分有趣?!?/p>

帶著對魯迅的親切感與敬意,樸宰雨開始研究魯迅及其在韓國的文學影響。樸宰雨懷著極大興趣讀完了韓國所能找到的全部魯迅作品,并整理了金光洲、金龍燮、金喆洙、河正玉等韓國學者對魯迅的早期研究。此外,他還將目光轉(zhuǎn)向當時研究較為成熟的日本學界,研讀了丸山昇等日本學者的專著與論文。他潛心閱讀、孜孜不倦,最終完成了本科論文《魯迅的時代體驗與文學意識的展開過程》。

在樸宰雨看來,魯迅不僅是“啟蒙者”“精神界的戰(zhàn)士”,更是犀利的“批判性思想家”。1983年,樸宰雨進入韓國外國語大學工作后,他又開始考察魯迅在韓國的接受史。樸宰雨注意到魯迅在韓國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一些韓國作家受到魯迅的啟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作品中的元素挪用到對韓國現(xiàn)實的刻畫中。如日據(jù)時期韓雪野的《摸索》《波浪》與金史良的《天馬》《Q伯爵》中就有《阿Q正傳》或《狂人日記》的影子。如今,魯迅依然在影響韓國的當代文學,樸景利《給Q氏》就是一例。樸宰雨意識到,中韓兩國歷史文化有諸多共性,如農(nóng)耕文明十分發(fā)達、儒家觀念影響深遠,因此魯迅對中國社會的觀察與看法,韓國民眾也能感同身受。

探尋中國人文精神

在對司馬遷的研究中,樸宰雨以另一種方式理解魯迅。1979年,樸宰雨到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求學,其后10年里,師從葉慶炳攻讀碩博學位。這一階段,他主要研究司馬遷《史記》中的傳記文學。

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其文學價值評價很高,因此樸宰雨對這部書一直很感興趣。他的碩士論文《〈史記〉的寫作技巧研究》是從《史記》中選取《項羽本紀》《田單列傳》《信陵君列傳》等8個篇目,分析其藝術技巧與主題思想。博士論文《〈史記〉〈漢書〉傳記文比較研究》則對《史記》《漢書》中傳記的寫作精神與特征進行比較研究。在他看來,司馬遷既是優(yōu)秀的史學家,也是杰出的文學家。

在司馬遷身上,樸宰雨看到中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這或許正是魯迅精神的重要源泉。樸宰雨從二者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共性。司馬遷曾經(jīng)因“李陵之禍”遭受酷刑,絕望而想自盡,但是為了完成《史記》忍辱生存,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魯迅“反抗絕望”精神的先驅(qū)。二者受到現(xiàn)實重壓而化悲憤為文字,司馬遷“發(fā)憤著書”,魯迅亦稱其寫作是“釋憤抒情”。

最打動樸宰雨的正是他們的獨立思想與批判意識,這于司馬遷而言是“不隱惡,不虛美”的歷史書寫,在魯迅作品中則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樸宰雨常常跟朋友們說,孔子思想好比是一個基礎平臺,而司馬遷跟魯迅是應付“現(xiàn)實料理”的兩把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重塑文化來使社會更健康地前進。

架起文化交流橋梁

樸宰雨從中國文學中受益匪淺,他也熱衷于把這些收獲與思考傳授給學生。在韓國外國語大學期間,樸宰雨開設了“中國文化概論”課程。課上他最常講解《阿Q正傳》?!拔遗c《阿Q正傳》有著30多年的緣分。自1984年3月起,我就開始為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本科一二年級的學生講解這部小說。除了學術假期外,我每年都在課上講解魯迅作品?!睒阍子暾f。

在課堂上,樸宰雨通常會安排固定的研究主題,如“魯迅的辛亥革命體驗與《阿Q正傳》的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主題與藝術”“《阿Q正傳》與中國民族性”等,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從中選一個主題進行調(diào)查研究,最終在課堂上匯報討論??吹綄W生們準備充分、發(fā)言踴躍,樸宰雨十分欣慰。在他看來,《阿Q正傳》可以幫助學生們深入理解中國社會,并且學習魯迅代表的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民族自省意識。樸宰雨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學生們可以‘拿來’魯迅的深刻洞見與批判精神,將其本土化以探究韓國社會、文學以及與我們相關的世界中的種種問題”。

樸宰雨不僅在教學活動中追尋著魯迅精神,還投身于中韓文學交流的各項事業(yè),搭建起兩國間互通互鑒的文化橋梁。2017年,樸宰雨主持翻譯的“中國魯迅研究名家精選集”叢書韓文版由韓國昭明出版社出版。這也是中國魯迅研究學者的著作首次以叢書形式被翻譯成外文,在外國著名的出版社正式出版。他還向韓國譯介了茅盾、巴金等優(yōu)秀中國作家的作品,而且十分關注中國文學在韓國的傳播與研究狀況。

2007年前后,他帶領一批年輕學子收集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韓國傳播與討論的早期資料,著成3冊《日帝時期韓國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接受史》。這些資料既是中韓文化交流的寶貴結晶,也是中韓文學關系研究的重要基石。樸宰雨每年都參與組織各類中國文學、中韓文學交流活動,為中韓作家以及世界范圍內(nèi)喜愛與關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學者提供了溝通平臺,在中國、韓國乃至國際社會都產(chǎn)生很大影響。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