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荷塘 飄書香
清溪村的百畝荷塘,是游客云集的網(wǎng)紅打卡地。荷塘中央有兩處最為醒目:一處是篆刻“山鄉(xiāng)巨變,山河錦繡”八個大字的淺黃色巨石,巍然聳立,醒目而親切;另一處,是一棟漂亮的農(nóng)家別墅,兩層樓寬闊的前庭間,常常車流涌動、人流如織。仔細一看,大門頂上鑲嵌著四個大字:“立波書屋”。其實,這只是清溪村10個農(nóng)家書屋中的一個。柳青、王蒙、阿來、遲子建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等書屋在村里連成一片,與周立波故居一起,匯成“中國文學之鄉(xiāng)”,已成為全國文學界的網(wǎng)紅打卡地。
卜雪斌,人稱斌哥,“立波書屋”的主人。8月18日我來看他時,他的妻子正忙著接待看書的游客,他跟我攀談起來:“往年,如此高溫季節(jié),我的擂茶館根本沒客人。有了書屋,人們愿意在游玩中進來納涼和看書。立波書屋從8月1日正式開放,17天間,天天有人來,周末更是忙得手腳不贏。”他把手機伸過來:看,昨天17號接待40多人的游客團隊,賣擂茶393元,還賣了40多本書。
“去年這時候,我還在外地打工?,F(xiàn)在書屋落戶我家里,結束了我的三苦:在外漂泊的流浪之苦;家里老婆孩子留守之苦;全家生活的擔憂之苦。利用這次文學振興鄉(xiāng)村的機會,我們對小康生活的需求逐步轉化成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慢慢再把自己家里的民宿開起來,做網(wǎng)上直播,售賣與咱們益陽文化產(chǎn)業(yè)相關的書籍和名家大咖的精品力作?!?/p>
風過荷田,荷花朵朵飄香,香不過聯(lián)排書屋散發(fā)出的濃濃書香;人游清溪,綠葉紅花正艷,艷不過田園秀色里民眾的張張笑臉。
三代書香夢
“我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清溪村?!渡洁l(xiāng)巨變》的書里,有個‘亭面糊’,青布棉襖上補疤馱補疤,說的就是我爺爺?shù)漠斈辍D菚r候日子苦,經(jīng)常四季餓肚子?!?斌哥侃侃而談,從他的家史說起。
改革開放前,全家7口人5畝多責任田,還是窮,就到處想辦法。可接連兩次劫難又全部虧空,還欠了一堆債。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他帶著挖金小隊伍,只顧著賺錢,沒有安全意識。兩次礦難,賠得傾家蕩產(chǎn)。后來外出打工,去了遼寧丹東,到了東南亞……“第二次劫難是在印度尼西亞,我被毒蚊蟲叮咬,滿腿長水泡,高燒半個月不退,差點送了命。再回來,幾年打工賺的血汗錢全部丟給了去廣州、香港的治療……”
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轉了一大圈,斌哥哪頭都沒顧上。親人們也不準他再出門打工。可不打工,家里就缺錢?!皟鹤涌忌洗髮W,我只能又外出,去青海打工,兼兩份工作,穿越了可可西里,去了格爾木……2018年,聽說家鄉(xiāng)要大變。我回來一看,政府的提質改造力度大、真到位,這是要文旅興村了。我趕緊把幾年打工賺的錢修了兩層樓,在家開了擂茶館,比出去打工強多了?!?/p>
“2021年3月的一天,一輛觀光車停在我家門口,市委宣傳部李部長下車就問:‘在你家建農(nóng)家書屋,你愿意嗎?’不用想,我脫口而出:‘愿意愿意,我家三代人的書香夢喲,說來話長喲……’”
他介紹到,周立波回鄉(xiāng)的1956年前后,身為“貧雇組長”的父親與周立波一起開過會,建社積極分子的母親也跟大作家握過手。父親說,周立波剛來時,只知道他是大官、大作家。母親說,周立波好隨和、沒架子,見到誰都打招呼。大作家不太講究,粗茶淡飯到哪家能吃就吃,也不注意形象,有時候不刮胡子就上工,卻對所有農(nóng)活感興趣,她記得周立波第一次捆柴捆不緊、扎不牢,就是霸蠻還在學……
2021年3月,母親周蘭先88歲了,裝修隊進家門,斌哥跟老媽說:我們要建書屋,建立波書屋。老人笑了,連說:“好好,你爸爸當年看到周立波就想,我家子孫也能有點大學問就好。他一世發(fā)狠做,就想子女多讀書。只是哦,家里窮做不到哇……”
“到了我這一輩,讀了些書但整個都窮,能有什么造化?只能周末或農(nóng)閑帶他們到書店和圖書館看書,指望兩個孩子能成才。書香滋潤心靈,知識改變命運。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到了衣食無憂,我總給兩個孩子講,三代人的夢想在今天實現(xiàn)了,我們建書香之家,依托文化長久致富,更要服務社會……”斌哥掏心窩子對我說。
顧客盈滿門
“這十多年,清溪村一年一個樣。高鐵站修到了家門口,柏油路通到了農(nóng)家院,磚瓦房變成了小洋樓?!闭f這話時,斌哥帶我們站在了家門口一望無際的荷塘邊?!耙荒晁募荆蔷G的,山是青的,天是藍的,云是雪白的。種田機械化,生活智能化,村里建起了清溪劇院、百畝梨園、連環(huán)畫長廊、清溪里民宿,這些都成了時髦的網(wǎng)紅打卡點。如今的清溪村就像一個大花園,門前屋后,一年四季都是花,到處噴香的,空氣沁甜的,晚上的路都是通亮的。立波先生當年想‘親手把家鄉(xiāng)打扮成一座美麗的花園’,現(xiàn)在全都變成現(xiàn)實了!”
村里環(huán)境好了,來旅游的人就多。在中國作協(xié)打造“中國文學之鄉(xiāng)”的活動后,清溪村的人氣更旺了,看書的、恰茶的、拍照的、散步的人越來越多。
8月5日,市民陳勝輝帶著一兒一女來書屋看書。一家人沉浸式看了許久,再買新書、喝擂茶、吃小吃,心滿意足地走了。過兩天,被他介紹的當老師的鄰居,又帶著一個班48名學生來了,買《山鄉(xiāng)巨變》的連環(huán)畫,斌哥順便給他們講起兩本書:《山鄉(xiāng)巨變》時代是自己父母一代經(jīng)歷的故事,《新山鄉(xiāng)巨變》寫的智慧農(nóng)村,里面的人物特別真實,都是身邊奮斗人的故事……那天,同學們提出要多進一些兒童文學書。他表示,會很快改進,甚至可以請兒童文學作家來為孩子們做文學公益志愿服務。
“8月9日,來了12位特殊客人,他們是市稅務局的一個黨小組,來這里學習交流。他們?nèi)司槐緯?,?lián)系自己的工作談新山鄉(xiāng)巨變。最后,留下一個請求,希望下次來能在新書上蓋上‘立波書屋’的書章。我滿口答應的同時,又想到馬上將屋后民宿騰一間大房間當會議室,供單位的小型會議用?!?/p>
“后來,連重慶、廣東等外省市的游客都來了。每來一個人,我都給他們講周立波的故事。傳承立波精神,這也是我的責任。前不久,我家的民宿也開張了,周邊城市的游客慕名而來,體驗地地道道的鄉(xiāng)村生活,這生意好得讓我做夢都想不到?!?/p>
花香伴書香
“真正趕上了好時候??!”斌哥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慨。在清溪村,人人都可以在家門口就業(yè),建在村里的國聯(lián)(益陽)食品有限公司擁有6條小龍蝦生產(chǎn)線,可解決2000多人就業(yè);騰出手的村民,就做文旅、賣土特產(chǎn)?!稗r(nóng)旅融合”精準造血,清溪村與周邊村一起,年接待游客達70萬人次以上,旅游綜合收入超2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萬余元。
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又給當?shù)亟?jīng)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如今的益陽,“智能機換人、大專家種地”。大數(shù)據(jù)穿針引線,三大平臺“農(nóng)村電子政務”“農(nóng)村電子商務”和“智慧農(nóng)業(yè)云平臺”鋪好了天上地下的巨網(wǎng)。云平臺、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魔幻般打造新農(nóng)村,形成村民生產(chǎn)、生活智能化全新體系。原來寂寞的土地,成了人們爭相游覽的地方。中國作協(xié)“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創(chuàng)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在清溪村啟動,是新一輪的文化激活,新一輪的文旅大發(fā)展。作家們來到清溪村,以文學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用斌哥的話說,“清溪村的天啊,一下亮了。我建書屋,觀念也轉變了,更講究知識積累和文化傳承?!?/p>
新山鄉(xiāng)巨變,文化是核心動能;家風改變了,以前的老觀念舊思想,被沖刷得一干二凈;文化讓子孫后代視野更開闊,這里的書香氣息更濃了。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留下來的精神遺產(chǎn),我們傳承著,正努力續(xù)寫自己的新山鄉(xiāng)巨變。黨和政府始終關心我們農(nóng)民。書屋是政府裝修好、還發(fā)工資請我們農(nóng)民經(jīng)營。我知道,用文化提升、引人流幫扶,書屋才有好生意,農(nóng)民才有好光景。”斌哥說。
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走清溪、看振興,讓農(nóng)村有鄉(xiāng)愁,讓農(nóng)業(yè)有奔頭,讓農(nóng)民嘗甜頭,清溪村鄉(xiāng)村振興的民生答卷都寫在田間地頭。被斌哥感染,我似乎也看見了一支飽蘸墨水的妙筆,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正徐徐繪就一幅“生態(tài)美、文化興、產(chǎn)業(yè)強、百姓富”的壯麗畫卷。
“滴滴——”一陣汽車喇叭聲,我往外一看,一連四臺車停在前坪,斌哥顧不上我了,直接跑出去迎客??粗d奮的一家人忙里忙外,我走出來,看百畝花海,綠色原生態(tài),花香伴書香。再細看,小蜜蜂正在花間葉處飛舞采蜜。它們聚天地之靈氣、集萬物之精華,多像游客、村民正忙碌又開心地嗅著卷卷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