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龐羽:在皮膚里隱去的那些紋路
來源:花城(微信公眾號) | 龐羽  2020年12月08日23:33
關鍵詞:龐羽 寫作 象征

2018年年底時的某一天晚上十點鐘,我突然產(chǎn)生了關于這篇小說的構思,打開電腦寫到了凌晨2點,然后合上睡著了。那時,我從沒有在晚上8點之后碰過電腦,我相信,文學是某種必然中的偶然。

故事的發(fā)生地點在海南島,寫的是一個象征在慢慢消失的故事。這個象征是婚姻的隱形牽絆,也是被世事消磨的自我。妻子麗華獨自在海南島療養(yǎng),這是一種逃離,也是用六便士買來的一輪明月。時間流逝,麗華面對的世界在一點點地消失,可以這么說:她開始逐漸抹去她與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其實,這個設定意味著,麗華的時日無多。這個時日可能不是指她剩下的人生歲月,而是“丈夫”,與“丈夫”共度的歲月,是“丈夫”,也不是竇先生。竇先生坐上飛機,試圖去挽回妻子。他挽回的不是麗華,而是“妻子”。他們在沙灘上走了會兒,陽光和大海依然存在。

在故事的最后,竇先生臉上海南島一樣的胎記逐漸消失,他自己也在消失,麗華卻在罵著什么。這個結尾看似像妻子謀害了自己的丈夫,然而這卻是一種消解,疲倦、恐懼、無望都被消解了,而他們的孤單,卻還在一直往下黑,還在操著蛋、罵著娘。

在我8歲的時候,我閱讀了余華老師的《活著》,9歲的時候,我閱讀了不少畢飛宇老師的作品,我父親并不知道。我開始對各種知識、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又愛了一陣子宇宙天文。我喜歡一切關于生命本源的知識。我想知道活著是為了什么。

很多人對文學產(chǎn)生興趣,也是來自于對自我的追問。他們不知道自我存在的意義與生命的歸途。這也是人類社會擁有文學藝術的根本原因。人們打牌、讀書、談戀愛、交友、聊天,甚至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橫貫千年歷史的母題:“孤獨”。因為孤獨,我們有了社會,因為孤獨,我們有了愛情,因為孤獨,我們又有了下一代我們。任何人,作為一個個體,都會在生命的某個時刻感到“孤獨”,也許有人去大吃了一頓,也許有人旅游逛逛,也許有人跳了個舞,也許有人找到了無數(shù)個情人。這都是非常能理解的事,人類作為高等生物,最主要的特征是擁有情感,人類的文明是“情感文明”。支撐人類漫步宇宙的東西是如此虛幻縹緲又脆弱,所以只要有人類存在,文學藝術就不會消失。

這就是為什么,到了一定年紀,大多數(shù)人會結婚。人生的幾十年,對于所謂的“時間”來說,微不足道,而對于個體的“人”來說,似乎有點漫長。幾十年時光里總會發(fā)生些什么,所以人必須有家庭。家的溫暖,能讓我們抵御世間很多的寒冷與傷害。人最初來到這個世界,必定留戀母親的懷抱。所以千百年來,人們歌頌著“母愛”,這份感情,給了人們面對世界的勇氣。

而婚姻,讓我們脫離這份原始的保護,然后再去保護我們要去保護的人。這個被保護的人,可能是家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陌生人,也有可能是對你滿懷敵意的人。但是,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去一些你不想去的地方,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幫助一些你不想幫助的人。哪怕你知道前方路途崎嶇,你也必須走下去。也許你摔得遍體鱗傷,往前走了兩步,又是春暖花開;也許一路坦途,卻在某個路口摔斷了腿,折傷了腰。大路之所以為大路,因為前面有無數(shù)人倒在了途中。而小路并不全是左道,因為大路也曾是條小路。可人生的這條路有點長遠,所以我們得找一個同行的人。不必太糾結同行的人是誰,因為人生的路依然很長。

是的,每個人都渴望轟轟烈烈的愛情,于是出現(xiàn)了唐詩,宋詞,元曲,出現(xiàn)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出現(xiàn)了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是我們作家的榮光。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轟轟烈烈、感天動地的愛情,往往都與死亡有關,所以叫:至死不渝。而活著的目的是為了活著,這句話是真話。父母養(yǎng)育我們,社會教育我們,我們出生,成長,工作,結婚,我們身體里億萬個細胞,都只有一個目的:活著,好好活著。有人愛著功名利祿,有人愛著如花美眷,這是人之常情。功名利祿、如花美眷,無非就是讓人們生活得更加幸??鞓罚屗麄兏械綕M足與有價值,這是他們潛意識里所期待的“好好活著”。人永遠無法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哪怕他暫時違背了。這往往就是很多悲劇的根本性原因。有人喜歡送快遞嗎?有人喜歡送外賣嗎?有人喜歡修下水道嗎?他們不斷地違背自己,也就是為了“活著”。我們可以看看哲學家康德,他一生孤獨,到了人生的最后,他坦言:他愿意用三大批判換取一個孩子在身邊照顧他。三大批判是這位老人一生的心血??档滤瓿闪怂瓿傻氖拢瑓s忘記自己也是一個人,一個有情感、有血肉,需要慰藉的人。也許那些快遞員、外賣員,在身心俱疲的時候,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想到其他的東西,比如小學數(shù)學考了100分、中學女同桌的白裙子、遠在老家的母親燒的一碗咸肉菜飯,他們就感到日子熱氣騰騰的,有奔頭。這是他們所擁有的全部,一點點驕傲,一點點快樂,一點點滿足,卻能夠滋養(yǎng)他們的一生,這是命運的厚待,也是文學的本真。

再次回到這篇小說上,我知道,它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它講的是人生的疲倦與無解。人生確實是無解的,沒有人知道自己來自何方。這么看來,這篇小說偏向于消極。我們不能否認消極的意義,畢竟宇宙的一切都在熵熷過程當中。消極是人生本態(tài)。這個“態(tài)”是狀態(tài)的意思,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另一個“態(tài)”:態(tài)度。狀態(tài)如此,態(tài)度不必。人的痛苦不在于“事”,而在于自我對“事”的觀念。就如《小王子》里的狐貍與玫瑰,狐貍愿意被小王子馴養(yǎng),因為她愛小王子,而她對小王子的愛也滋養(yǎng)著她自己,所以她能瀟灑地離去;而玫瑰被小王子深切地愛著,小王子對她的愛讓她獲得美麗與滋養(yǎng),而失去了小王子,玫瑰是注定要枯萎的。所以,可以看出,重要的不是被愛,而是去愛人的能力。當你擁有了愛人的能力,你的人生就是你的。

關于我們這代人90后,我能理解他們,他們是非常單純的一代,也是相當痛苦的一代。90后是真正向往所謂的“真善美”的,然而到了這個年歲,才發(fā)現(xiàn)這僅僅是一個鞭策他們讀書、工作、成家立業(yè)的美好假設。所以他們很痛苦,他們痛苦是因為他們純粹,也是因為他們善良。我看我身邊的很多同齡人拒絕愛情,拒絕社交,沉迷于游戲、寵物、旅行、手辦、動漫等等之類的事物,不要指責他們,那是因為他們單純,他們相信了一些覆蓋著、掩蓋著自私、丑陋、貪婪、惡毒的東西。這些東西太易碎了。但我相信他們,我特別相信。他們在迷茫,在徘徊,但總有那么一些時刻,他們會參與自己的人生,加入到人群之中。有些東西堅固,所以總會瓦解,有些東西易碎,但化為了無形。而那些無形的東西,塑造了我們的世界。就如我的這篇創(chuàng)作談的題目《在皮膚里隱去的那些紋路》,那些紋路存在過嗎?當然存在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紋路,但它們最終都會隱去,隱去在皮膚里,隱去在身體里,成為我們的一部分。這是人生最難的事,也是人生最棒最酷的事,不是嗎?

我很幸運,這篇小說在某個夜里的十點鐘找到了我。我也很幸運,能夠遇見文學。而我最幸運的是,我遇見了與我相愛的人。我曾以為,文學是必然中的偶然,現(xiàn)在我明白了,文學是某種偶然中的必然。我碰到了一些人事物,然后相伴一生,逐漸在人群中淡去,在山與海的交疊中緩緩浮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