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閱讀:讓孩子從被“投喂”到主動學
95%的父母在孩子閱讀方面存在困擾,99%的父母會通過親子閱讀、養(yǎng)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買書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但在如何為孩子選書,怎樣提升閱讀效果方面,父母普遍顯得有些束手無策。這個調查結果,來自于當當聯合艾瑞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K12階段學生“分級閱讀”白皮書》。
《白皮書》認為,分級閱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對于分級閱讀的內涵,目前僅有45.7%的家長了解。分級閱讀,不是分年齡閱讀,也不是分年級閱讀。只有根據孩子的閱讀水平進行的讀書行為,才是正確的分級閱讀。
在今年上海國際童書展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發(fā)現,除了《白皮書》關注分級閱讀外,還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分級閱讀圖書出現,讓業(yè)界和讀者為之驚喜。
多因素制約中文分級閱讀發(fā)展
所謂分級閱讀,是按照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發(fā)育程度為兒童提供的科學閱讀計劃,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兒童擺脫閱讀困難,達成自主閱讀。
“在30多年前,我就知道牛津大學推出了它的知識樹,打通語言和文字教育,對學齡前教育一直到K12的所有通識教育,采取非常科學的方法來傳授知識。”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當時就夢想哪一天我們中國人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世界上認為最難學的中文,用科學方法講好。
中國在21世紀后開始逐漸引入分級閱讀相關概念和方法。但因為發(fā)展時間較短,中文分級難度也更大,加上分級體系不明確、標準混亂、理念傳統,內容原創(chuàng)性和把關不足,配套教育跟不上等因素,使得中文分級閱讀還難以真正落地實現。
制定行業(yè)標準,是推動分級閱讀發(fā)展的首要條件。前不久,“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行業(yè)標準工作組稿審查會在京召開。該行業(yè)標準歸口于全國出版物發(fā)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中國書刊發(fā)行業(yè)協會牽頭,中國教育裝備行業(yè)協會學校圖書裝備分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聯合編制。
以大數據研發(fā)閱讀標準和體系
作為一個行業(yè)標準,要考慮出版、幼兒園、小學教育教學各方面。首先要堅持兒童本位,服務大多數,也要考慮到群體性的差異。建議通過大數據來驗證標準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在組稿審查會上,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張曉楠提出了這樣的意見。
記者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了解到,這項工作已經有相關專業(yè)機構在進行嘗試。專注于分級閱讀的三叁閱讀,依據數學模型得出數據結果,與K12的上學年級相對應,將中文文本難度值分為12個級別,分別對應每個年級的學期對應月。
目前,當當已與三叁閱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為用戶提供分級閱讀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當當的分級閱讀構想,從測評—書單推薦—閱讀—復測貫穿整個分級閱讀的全流程閉環(huán)。
在今年上海國際童書展上,“一畝寶盒”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寶貴的探索。“一畝寶盒”策劃方一畝童書館聯合創(chuàng)始人孫冰發(fā)現,未來社會所需的創(chuàng)新人才,其突出的能力必須是具備強大的主動學習力,要始終保有追問和探究精神。如何讓孩子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去“獲取一手知識”?分級閱讀是孫冰團隊找到的答案。
培養(yǎng)理性思維和科學素養(yǎng)
在“一畝寶盒”研討會現場,童書作家熊亮隨手拿起一本《人造林》說,“這本書有一個特點,通常低齡兒童的中文學習只是認字,但是這本書還包含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甚至是思考方式的變革?!?/p>
在熊亮看來,如果我們對于學習的中文,只是背誦的話,那就只是在記錄知識,但如果我們通過討論、思考去學習的話,這樣學到的知識永遠是活的。
作為理工男,這正是孫冰看到的教育隱憂。我們對理性思維和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依然不足,我們的教育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何培養(yǎng)理性思維和啟蒙科學素養(yǎng)的問題。
因此在叢書教材的原創(chuàng)研發(fā)上,“一畝寶盒”以通識教育為內容主體,從傳統文化、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個體發(fā)展五大領域全面開展。為了彌補原創(chuàng)兒童科普讀物的不足,其中融入了較多的信息科普類文本,作為理性思維和科學啟蒙的教材。在多方力量的聯合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文分級閱讀會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