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培根鑄魂要牢記“四個堅持”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lián)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這是今年兩會總書記第一次下團組,看望的兩個界別主要為文學家、藝術家和理論家。在此次聯(lián)組會上,習近平提出了“四個堅持”,意義十分重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文藝、社科工作非常重視。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還先后出席了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wǎng)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等會議。
在3月4日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提出,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為此他提出了“四個堅持”。
第一個堅持是,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毫無疑問,這個時代就是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
此前,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chǎn)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chǎn)生思想的時代”。結(jié)合這些背景來看,總書記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他在督促文學家、藝術家和理論家在新時代奮發(fā)有為。
第二個堅持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明確列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十九大報告中更明確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在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人民”二字出現(xiàn)極為頻繁,僅在十九大報告中,就203次提到“人民”,足見這兩個字在總書記心中力重千鈞。
第三個堅持是,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在探討文藝作品中的精品時,習近平曾有一段精妙的闡釋——“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在3月4日的講話中,習近平強調(diào)的精品是反映現(xiàn)實、觀照現(xiàn)實,闡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倳浱岬囊?,其問題意識明確指向當下中國,他所強調(diào)的是要為這個時代出精品。
第四個堅持是,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曾專門解釋過,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而韓愈的文章所憑借的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這與《大學》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志存高遠的文藝工作者,必須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應該通過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fā)、對道德的引導,鼓舞人民前進;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必須培根鑄魂。正是在如此深邃的思考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向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不斷發(fā)出強有力的動員令,帶領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積極參與到培根鑄魂的偉大事業(yè)中來。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