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2018年第7期|閆曉娟:帶著兒子去北漂
來源:《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 | 閆曉娟  2018年07月17日21:51

北京,對一部分北漂來說,像一個肥皂泡,美麗又不真實,為了能留在北京,真是想盡了辦法。我突然在這個新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了更好的發(fā)展,我們一家艱難擠在這個人人羨慕的北京,在節(jié)衣縮食中潦草度日,我們又何嘗不是那想留在北京的大多數(shù)呢?

北京人人向往,因為它太美,也太高大。而我,卻不喜歡北京,因為任何的高大都會有一些支撐著它的微小,像螻蟻,包括像螻蟻一樣的外來的人們,他們在滿是優(yōu)越感的京城里爬著、滾著、掙扎著!說來慚愧,多年前我們一家便是那連滾帶爬在北京混了幾年的小螻蟻。

提起北京,我會下意識地摸摸口袋,看看是不是有硬幣、有幾個硬幣。硬幣撞擊時發(fā)出的悅耳的嘩啦聲,能在月底發(fā)薪水前讓我再踏實幾天!因為每天有了這種聲音,我才能搭乘像小火車一樣的公共汽車,從住處到上班的地方,去掙那到月底才可以看得見的幾百元大洋。而這幾百元大洋只能在口袋里暖幾個小時,便會如數(shù)交給樓下等著收房租的阿姨。當時大紅門附近一居室的房租正好是幾百元。幸虧有孩子他爸的工資,雖然不高,至少沒有讓我們在帝都食不果腹。

因為缺乏穩(wěn)定和安全感,最初到北京時并沒有帶兒子。千禧之年的北京正處在嶄新的世紀之初,看著窗外噼噼啪啪綻放的煙花,瘋狂地思念兒子。給千里之外的兒子打電話,剛學會說話的兒子除了會叫媽媽外,說不出什么別的話。我問兒子想媽媽了嗎?兒子稚嫩地從嗓子里冒出個字說想。他哪里知道“想”是什么意思?他哪里又知道想念這兩個字有多沉?有多刻骨?我屏住呼吸,聽著話筒里兒子的呼吸,眼淚嘩嘩地流。

春節(jié)回家,看到已經兩歲多的兒子滿地亂跑,不大情愿地對我叫媽媽。我心里直后悔不該放棄參與孩子的成長。年假結束,臨走時,媽媽說,你們平時上班都忙,還是我來帶孩子吧!但在媽媽帶孩子送站時,我緊緊抱住兒子哭得稀里嘩啦,車開時也沒舍得放下。綠皮火車緩緩向前行,緊抱著孩子,我感到無比踏實,但心里卻是七上八下,同時也為自己不理智的行為驚出了一身汗。我和孩子爸爸對望了好幾眼,不知道該說什么,他知道我想孩子想得苦,輕輕說:“帶來就帶來吧,咱們省著點花,總會有孩子花的!”天知道,在那樣艱難的日子里,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從哪里來?我們的生活里又多了一張嘴,而且這張嘴卻是怎么樣也不能虧待了的。

就這樣,我們和孩子一起開始了北漂的日子。攥著交完了幼兒園押金所剩無幾的人民幣,便開始掰著指頭數(shù)發(fā)工資的日子。稍稍安慰的是孩子的三餐在幼兒園里解決,這樣還能解放出點時間和鈔票。那些日子,我每天早上用兩個硬幣付車費,另外兩個用來買雞蛋餅,不帶雞蛋的雞蛋餅,抹點醬或是卷個土豆絲,因為這樣可以省下五角錢,幾天下來便可以省出一趟車費。這樣就可以讓兒子吃上一頓麥當勞了。每次把兒子從麥當勞的門前拉走時,心里真是不好受。

在北京我們很少逛街,雖說生活在北京,但去前門、動物園等地方玩都是有數(shù)的。因為那時的北京城好多地方沒通地鐵,僅有的幾次游玩便成了終生難忘的痛,因為每次去時擠公交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那時的老公共汽車沒有現(xiàn)在的公車設計得科學,座位多,人站立的空間少,在人擠人的公車上,有座時萬事大吉,沒座時就不僅僅是痛苦了。抱兒子靠在別人的椅背上,車停時迅速騰出一只手去抓頭頂上的抓手,累得雙手快要失去了知覺。兒子像只小樹熊緊緊抱著我,不敢松手,他也害怕這擁擠的人流。熱心的北京人往往也會給我們讓座,但凡是能坐下的基本都是像我們這樣需要幫助的人群。運氣不好時,抱著孩子站立個把小時也是常有的。實在太累了,就把頭埋在孩子身上稍歇息會兒,孩子會伸出他的小手抱抱我,“媽媽累啦!我來抱媽媽吧!”孩子的話引來周圍人的笑聲??磧鹤涌蓯?,售票員往往會拍拍售票臺,讓孩子坐在上面,我這才算松了一口氣。

孩子上幼兒園后,為了接送孩子方便,狠了狠心,在一家倉儲式超市花一百多元買了輛簡易自行車,我開始騎著自行車接送孩子。

北京的冬天真是太冷了。我穿著單薄的呢子大衣,在零下十多度的雪天里,和一群操著京腔的老頭、老太太等待著接送孩子,心里想,要是和這些老人一樣,不用上班就好了,這樣就不會那么趕了。但那少得可憐的實習期工資也是我們的救命草,在北京生活,這棵微弱的草顯得尤為重要。

那近九百多天的日子里,似乎沒有什么是讓人感到快樂的。每一天都像陀螺一樣打轉,只有和兒子的團聚才是生活中的一點味精、一點調料,讓我們的北漂生活有了絲絲縷縷的陽光。

接上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用不太流利的語言給我講著幼兒園的生活,那一刻感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的。我什么時候問他冷嗎?他的回答都是不冷,直到現(xiàn)在仍是這樣的對話。我這個不怕冷的兒子自小就知道疼人。當我因急著趕回家,不小心和孩子一起摔倒在雪地里時,我不顧身體的疼痛爬起來想要去扶孩子的,反倒是他那小小的身體先從自行車底下爬出來說,“媽媽我沒事,我沒事的!”看著孩子還不太利落的表達,我又一次哭得稀里嘩啦?,F(xiàn)在想起來仍是一陣心酸。孩子!你的生活原本可以更好些!

在我們上班的地方,有一個大齡青年,自小得了小兒麻痹,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身體的殘疾沒有影響到他的優(yōu)越感,北京城的子民身上好像找不見自卑二字。在他喜宴上,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身邊的新娘子竟是個美人胚子,沒有一點毛病,只是言談舉止中帶著小家碧玉的怯。宴席上她帶著滿口的河北音跟隨一瘸一拐的新郎給客人敬酒,看起來是那樣的不協(xié)調。事后向新郎官夸新婚的妻子漂亮時,他不屑地說,還不是沖著北京戶口才嫁給我的??!原來有個隨夫落戶的政策?!澳敲?,這北京戶口自然是成了?。 薄俺缮堆?,哪能現(xiàn)在給她辦啊!怎么也得等抱上孩子再說啊!”我一臉震驚,姑娘??!你的幸福是壓在了肚子上了啊!得了戶口又怎樣?這又是一個北漂的縮影??!

北京,對一部分北漂來說,像一個肥皂泡,美麗又不真實,為了能留在北京,真是想盡了辦法。我突然在這個新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了更好的發(fā)展,我們一家艱難擠在這個人人羨慕的北京,在節(jié)衣縮食中潦草度日,我們又何嘗不是那想留在北京的大多數(shù)呢?不是每個人在北京都能如魚得水,能爬到塔尖上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像我這樣胸無大志的人,哪里沒有一碗飯吃呢?北京的日子常常讓我們感到窘迫,為什么還要擠破腦袋留在這里呢?我們的城市可以盛得下我的無為,我們的城市允許我平庸!從那刻起,我封鎖了我的北京夢。

恰逢老公的公司停止了與京城公司的合作,作為廠方代表他自然是要離開。就這樣我們不顧北京公司的極力挽留,義無反顧地離開了京城。

回鄉(xiāng)時,除了五千元的欠賬和一個滿口京腔的兒子,我們什么也沒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