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畫意攝影的中國情結
來源:文藝報 | 高勇  2017年07月17日07:06

一蓮幽夢

森林精靈——長白山紫貂

水墨夏荷

童年的記憶

時下攝影已在中國蔚然成風,它也迎合了讀圖時代的需求,男女老少以單反相機、微單、手機等拍攝器材,拍攝著色彩斑斕的風光、人物、花鳥魚蟲、紀實等攝影作品,似乎攝影已沒有了專業(yè)與業(yè)余愛好之分,形成一種“大眾藝術”現(xiàn)象。在拍攝形式與內容上演化出“中國式攝影”的風潮,這種風潮集中體現(xiàn)在“畫意攝影”的表現(xiàn)形式上。

何為畫意攝影?即“前期瞬態(tài)拍攝+空間場景+后期繪畫技法”結合而成的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其實,畫意攝影流派最早產(chǎn)生于19世紀80年代的英國,到20世紀20至30年代早期終止。畫意派主張攝影師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不依附傳統(tǒng)模式,強調畫面中影調、線條、平衡等美學元素的重要性超過照片的現(xiàn)實意義。事實上,這是高層次之上的審美需求,畫意攝影置于玄妙的境地:與鮮活寫實的時尚攝影相比,更為“詩情畫意”;與單純的瞬態(tài)拍攝相比,更具內涵表現(xiàn)力。

而今,畫意攝影在中國為何又形成一種潮流,而且更有一發(fā)不可收拾之勢呢?筆者認為,中國文化藝術歷史悠久,以詩詞歌賦到書法繪畫,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國人傳承、發(fā)揚光大,每一個中國人似乎都能倒背如流出幾首唐詩宋詞,從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到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哪一首經(jīng)典的詩句不是一幅用文字描繪出的意境非凡的山水圖畫?再看中國繪畫,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氣質,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在世界畫苑中獨具體系。唐、宋、元、明、清及近現(xiàn)代繪畫,哪一幅繪畫作品不是以山水、人物、花鳥內容作為創(chuàng)作源泉?工筆、寫意、潑墨、沒骨,哪一種畫法不吸引著國人的欣賞眼球?可以這樣說,中國藝術含蓄美的審美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國大眾的心靈沃土,它是雕刻在腦海里的“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詩篇,更是懸掛在心靈中的八大山人《荷塘逸趣》、吳冠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等不朽畫卷。由此說來,當“中國式攝影”遇見了中國文化藝術,拍客們怎能抵擋住這樣的含蓄、境界、寓意,妙筆生花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他們情不自禁地把這樣一種藝術形態(tài)巧妙地融入到攝影藝術里去,以影拍畫、以畫創(chuàng)意、以實寫虛、以暗為墨、以白為淡,或是濃墨重彩、或是水墨丹青。好一個“中國式的畫意攝影”,把影像“國畫”了,把光影“水墨”了,把西方的攝影術“中國化”了!

用一句哲人的話來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畫意攝影的中國情結,它是中國攝影藝術的新生兒,是中國攝影人的創(chuàng)新之路,必然為傳承中國文化藝術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圖片均為高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