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香港現代水墨: 歷經滄桑歌盛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錢曉鳴  2017年06月22日07:32

戲雪    林湖奎

夜香港    王秋童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來臨之際,從香港到北京,都有慶祝畫展分別在兩地舉辦。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血脈把香港和內地緊緊相連?;仨嬙谙愀鄣陌倌臧l(fā)展歷程,特別是近20年的繁榮發(fā)展,更令人感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強大的生命力。香港現代水墨藝術的發(fā)展,則鮮明地體現了古老中華藝術的現代轉型之路。“水墨藝術”這個詞的出現就是傳統(tǒng)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結合的產物。

水墨畫承載著中華文化堅韌基因

如果回望香港百年殖民史,不禁會發(fā)現:內地不少藝術家只是作為怡情養(yǎng)性的中國書畫,在香港殖民地背景下竟然還有更深的內涵,那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堅守。

可以說香港百年殖民史中,水墨畫從來不缺乏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精神。特別是由于戰(zhàn)亂和時代的變遷,大批優(yōu)秀的中國畫家不斷地來到香港,有力地促進了香港水墨藝術的發(fā)展。同時,內地特別是廣東中國畫藝術的發(fā)展始終給予香港藝術源源不斷的影響,而香港開放的環(huán)境也為內地的藝術發(fā)展不斷帶來新的國際資訊和新的創(chuàng)作觀念,促進了傳統(tǒng)中國畫藝術向現代轉型。

19世紀末20世紀初,滿清垮臺前,香港是革命家的避難所;滿清垮臺后,香港又成了?;庶h的首選避難所,由此在中國畫藝術上也形成了保守與革新的矛盾,但在傳播中華文化上,革命黨和?;庶h卻是一致的。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上就形成了嶺南派和傳統(tǒng)派的區(qū)別,并產生了一場延續(xù)至今的學術爭論。

20世紀前50年,香港水墨畫藝術主要是受嶺南派藝術家的影響。香港藝術館原總館長朱錦鸞認為:香港早期的書畫活動和鄰近廣東的書畫活動一脈相連。晚清時期,響應民主革命號召,先后到港從事革命宣傳工作的文藝界人士,利用香港相對開放的言論空間,出版報紙、雜志,爭取輿論空間,鼓吹革命,以此地為推翻滿清政權的基地。民國初期在港從事書畫活動的傳統(tǒng)國粹派與新國畫派相容并存。

從1937年到1941年間,寄寓香港的書畫家包括廣州兩個主要的藝術體群:中國畫研究會和嶺南畫派的成員。中國畫研究會旨在維護中國畫的筆墨傳統(tǒng),而嶺南畫派的中心人物高劍父則以革新中國畫為己任。二戰(zhàn)前,各派書畫在香港活動非常頻繁,他們組織畫會、繪畫班或書法講座,也經常舉辦書畫展覽,而文人雅集也是他們經常舉辦的文藝活動之一,對當時文化起點不高的香港來說,帶來了長足的發(fā)展。

中國畫在香港發(fā)展良好勢頭,卻因日本入侵中斷,直到抗戰(zhàn)勝利才逐漸恢復。

立足傳統(tǒng)放眼世界的香港現代水墨

從20世紀50年代起,香港有了以香港命名的美術組織。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香港美術設施的建設以及富有中華民族、香港地域身份認同的藝術家定居、任教,香港風格的藝術開始得以探索。特別是王己千1956年參與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藝術系,并于20世紀60年代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王己千邀請著名旅法現代派畫家朱德群來香港講學、辦展,聘請呂壽琨等任教,對香港本土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重要貢獻。呂壽琨當年的學生中就包括香港現代水墨名家王無邪等。呂壽琨還與其學生弟子共同組織成立了元道畫會等學術創(chuàng)作機構,倡導用中國畫傳統(tǒng)藝術結合西畫。

20世紀70年代,臺灣畫家劉國松受聘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移居香港,劉國松先后開設的“現代水墨畫”課程和“現代水墨畫文憑課程”,為推動香港本土的現代水墨畫發(fā)展培養(yǎng)了基礎人才,由此誕生了“現代水墨畫展”和“現代水墨畫協(xié)會”。劉國松先后提出了“革毛筆、宣紙的命”等現代水墨技法創(chuàng)新宣言并發(fā)展了一系列現代水墨技法,不僅對香港而且對內地畫壇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香港水墨畫具有自主創(chuàng)新特色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一批大師級人物如林風眠移居香港,其他如吳冠中等也經常到香港講學、辦展,香港對現代水墨的整體認識又有了新的高度。特別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后,吳冠中多次到香港寫生講學,并于1998年在香港舉辦盛大的回顧展。

香港回歸后,以此為契機,多種重大水墨展覽相繼啟動。1998年,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經文化部批復,由深圳市政府主辦、深圳畫院等專業(yè)藝術機構承辦啟動。這是常設性、國際性大型水墨活動,旨在弘揚水墨畫藝術傳統(tǒng),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該展覽所倡導的新水墨運動,對香港現代水墨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香港的開放和探索也為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注入了新的學術命題和創(chuàng)作活力。例如在深圳展覽中有一個單元是“設計水墨”,這個概念就是香港老畫家王無邪提出和使用的。2009年,香港美術界開始籌辦的“港水·港墨”現代水墨展,并于2011年在中國美術館、香港大會堂分別舉辦了第一屆“港水·港墨”展覽,展示出香港現代水墨的整體實力。出生于香港的中國美協(xié)原書記處書記、深圳文聯原主席董小明,是第一屆“港水·港墨”展的策展人。董小明談道,這個展覽的籌備歷時近兩年,參展畫家盡情投入,對自身和香港水墨畫進行審時度勢的思考和認識,從藝術觀念至表現技藝展開多層面的交流和切磋,在作品創(chuàng)作上進行精益求精的探索和實踐。全過程成為現時香港畫界一次注重專業(yè)學術且務實求真的藝術活動。他說,展覽的策劃其實是參展畫家共同完成的。展覽命題“港水·港墨”也出自參展畫家。從中能感受到香港水墨畫家對城市的愛,對自身從事的水墨畫藝術的真摯情感?!熬哂凶灾鲃?chuàng)新特色的香港水墨畫,無疑是當代水墨畫進程中獨具一格、富有活力的組成部分。香港美術應作為中國美術發(fā)展版圖中的重要內容而得到關注?!?/p>

香港水墨畫發(fā)展的生生不息之態(tài)

香港水墨畫家已經成為一支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隊伍。他們立足傳統(tǒng)、面向世界,勇于創(chuàng)新、富有生氣,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體現了香港回歸20年來港人與內地的文化精神聯系和健康多元的文化自信。董小明以“港水·港墨”展為例說:此展覽至今已舉辦了兩次,參展畫家從9位增加到26位。第二次展承載著香港水墨畫更加豐碩的成果與大家見面。展覽展出26位畫家的水墨作品,都是近年新作。相比首屆展覽,陣容大大增強,幾代水墨畫家濟濟一堂;創(chuàng)作的題材更加豐富,涵蓋了山水、花鳥、人物和都市景觀;表現形式風格多樣,有繼承嶺南畫派等水墨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之作,有融合西洋繪畫乃至設計裝飾藝術的現代水墨,也有兼收并蓄、獨辟蹊徑的新水墨作品。多位為人熟悉的知名畫家的作品,呈現出更加鮮明的個人面貌和日臻精湛的表現技巧,其中不乏近年在畫壇屢獲殊榮的力作精品,標志著香港水墨創(chuàng)作的新水平。一批新進水墨青年的作品,以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藝術觀念融入水墨創(chuàng)作,成為展覽中一道清新的風景,也預示著香港水墨發(fā)展的生生不息之態(tài)。他表示,自首屆展覽以來,愈來愈多香港畫家參與了探索傳統(tǒng)水墨畫的現代性,致力打造具有香港特色的水墨藝術的創(chuàng)作實踐。“傳承與革新”這一共同的理念,讓水墨畫家們攜手同行,并成立了專業(yè)學術團體——中國畫學會(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