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網絡文學應警惕唯技術化怪圈
來源:河北日報 | 袁躍興  2017年03月02日12:08

近年來,網絡小說涉嫌抄襲的情況屢屢成為社會熱點話題。據報道,電視劇《花千骨》原著被指涉嫌抄襲4部網絡小說;著名作家金庸也將作家江南告上法庭,認為江南早期網絡小說大量使用“喬峰”“令狐沖”等人物涉嫌侵權;鬧得最沸沸揚揚的還要數年度熱播劇《錦繡未央》,該劇被認為與多部小說的內容高度重合,一些“看不下去”的作家、編劇發(fā)起維權,將《錦繡未央》原著作者告上法庭……

為什么網絡小說已然成為抄襲的重災區(qū)?筆者認為,一是近年來IP概念日盛,一部文學作品能復合衍生出影視劇、游戲等多種文化產品,牽扯到越來越多的商業(yè)運作,以致引發(fā)各方對利益的競相追逐,抄襲便成了迅速獲取這種利益的一種常見手段。

二是當下一些當紅網絡小說種類、套路、結構基本固定,極易模仿抄襲。小說中的男主人公要么修仙,要么成為霸主,女主人公則是宮斗、遇見霸道總裁,此外還有穿越、重生等戲碼,大量雷同的類型小說就是這樣按照一個模子“創(chuàng)作”出來的。

三是網站編輯們熱衷于選擇熱銷網文的“同款”。例如,《斗破蒼穹》點擊量超過30億次,很多人寫書時便會以這個框架來寫同款小說,甚至連書中的人物性格都極為相似。而網站編輯也傾向于這種作品,因為先前的熱銷款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讀者群,同款新作運營起來便會順暢許多。而這,自然助長了網文寫作的復制和雷同。

四是質量勝不過更新量。網文寫作,一天三五千字的更新速度只是基礎,有的網絡文學作者甚至可以日更新上萬字。為保持活躍度,部分作者便會東拼西湊,導致作品內容注水嚴重。此外,為了保持更新速度,尋求更多讀者“打賞”,一些作者開始運用所謂的“科技”手段。他們花錢在網上買來自動寫作軟件,其中包括網文電子書、詞匯庫、描寫語段庫等,再從其他文學作品中摘抄、整理,然后重組成需要的內容。網上某款標價500元的自動寫作軟件,號稱幾秒內便能寫上千字。有的商家為了吸引顧客,甚至直接打出“《錦繡未央》寫作借鑒軟件”的廣告。網絡文學作者運用這種技術軟件寫作時,只需寫上“遇到妖怪”“遇到暗器”或者“遇到美女”之類的關鍵詞,便可以自動衍生成文,因為這些已經形成體系了,完全可以用軟件去生成,但作品質量究竟如何,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當下,網絡文學寫作呈現(xiàn)的技術化傾向越來越明顯。這種技術化寫作,實際上就是把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當成一種生產線,寫手就像一個技術員,引進一個熱門IP就開始程序化操作。許多人物、情節(jié)和故事都由軟件機器生成,而缺乏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體驗,由此炮制出來的作品難免思想貧瘠、內容空洞。

當然,技術性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但它絕不該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全部。無節(jié)制的使用技術性手段,必然導致雷同復制現(xiàn)象泛濫,作品沒有新鮮感,缺乏豐富的生命體驗,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個性化色彩。這些都使網絡文學寫作逐漸淪為一種機械化、標準化和技術化的生產制作模式。

網絡文學寫作日益嚴重的唯技術化傾向,究竟會使網文受益,還是走向末路?這并不難回答。在新媒體等傳播手段日益發(fā)達的當下,網絡文學作者必須更加“走心”,時刻警惕唯技術化怪圈,摒棄急功近利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用充滿靈性的文字,讓自己的作品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色、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獨具特色的個性化語言,這樣才能在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