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shù) >> 美術(shù)動態(tài) >> 藝苑 >> 正文
如果要問海外收藏中最著名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是哪件,那一定非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莫屬。幾乎每一個到大英博物館的華人游客,都想去一睹這件名作的真容?上КF(xiàn)在這件作品因為多種原因一般不予展出,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無緣得見。
顧愷之是有記載以來中國最早最著名的文人畫家,因為率真的性格和卓絕的才藝,有“三絕”之稱——才絕、癡絕、畫絕。關(guān)于他卓絕的才藝,歷史上有很多令人稱奇的記載。但他的作品,沒有一件真跡流傳下來,現(xiàn)在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摹本。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一般認(rèn)為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摹本。
這件作品是根據(jù)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中的故事描繪而成的。“箴”即“箴言”,就是勸勉的話。“女史箴”即是編撰歷史的女性官員,通過對歷史上若干有德行女子的描述,勸誡女子所應(yīng)遵守的封建倫理。原內(nèi)容有12段,繪畫中只保留了后9段。盡管如此,它還是有349厘米長,但高只有25厘米。
像古代的典籍一樣,這樣長的手卷作品,也是從右到左展開。閱看時只能逐漸打開,看完一段之后卷上,再看下一段的。因此,人們每次只能看到一個勸誡的故事。這種方式有點像連環(huán)畫。但與連環(huán)畫不同的是,這9個故事并沒有連續(xù)的故事性,每一圖都是單獨的故事場景。
除了衣冠服飾之外,看這樣的人物畫,看其對線條的描法很重要!杜敷饒D》中的線條叫“游絲描”,一是說明它力度均勻,連綿不絕;二是說明它從容自得,如行云流水。這是一種很高的技藝。通過畫中對一些山水的描繪我們可以看出,它們像展子虔的《游春圖》那樣保留了質(zhì)樸的方式。由此可見人物畫的發(fā)展比山水畫要成熟得更早些。
這件作品在清代一直藏在圓明園。八國聯(lián)軍侵?jǐn)_圓明園時,一個名叫約翰的大尉得到這張畫,并于1903年以25英鎊的價格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后來,被館內(nèi)的日本籍裝裱師裁成兩段,分別裱在兩塊木板上。我們知道,絹本作品的伸縮率跟木板不一樣,100多年的熱脹冷縮使絹本幾乎成了碎末。現(xiàn)在,它大多數(shù)時候都躺在大英博物館的修復(fù)室了,正被研究如何恢復(fù)成原樣。這件作品濃縮了太多令人揪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