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鴻章作為晚清外交巨擘的地位,其身邊的外交團隊尤為世人矚目,其中的佼佼者也確實為維護晚清中國的利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人還成為民國時期中國外交的棟梁,從而使晚清到民初在外交層面的過渡順暢了許多,在風雨飄搖之際能夠維系“大中華”于不墜,實屬居功至偉。
在李鴻章的外交幕僚中,最為世人所知、爭議也最大的當屬郭嵩燾。雖然郭只在李鴻章的幕府里待過幾個月,但在世人眼里,李鴻章一直是他的密友、知己兼保護人。由于李鴻章的推薦,郭嵩燾歷任蘇松糧道和廣東巡撫,并在1875年成為中國首任駐英公使。與那些游歷西洋之后才“睜大雙眼”的國人不同,郭嵩燾早在1859年奉命協助僧格林沁抵抗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就公開譴責用武力對付英法兩國談判代表這一違背國際慣例的做法。不過,對郭嵩燾之所以爭議大,主要還是因為他在駐使英國期間的日記中所表現出來的對英國制度的“傾心向慕”,甚至認為可以媲美于中國古代的“三世之治”。而在當時滿清權貴和普通縉紳的心目中,西方無非倚仗“堅船利炮”橫行于世,至于典籍制度那還是“我天朝”為優(yōu),甚至直到數十年后,張之洞為推行新政還仍然不得不打出“中體西用”的幌子,郭嵩燾之過于超前于世可見一斑。
……
(摘自10月27日《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