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遺忘、錯過與人性的思考
在閱讀安哥拉作家若澤·愛德華多·阿瓜盧薩這本《遺忘通論》的時候,我腦中一再回想起臺灣作家唐諾在為昆德拉的《慶祝無意義》所寫的書評里提到的話,他說“昆德拉的書寫是直向的,頭也不回而去,這一指向愈來愈清晰……小說愈前行愈集中愈專注如一束光,除了持續(xù)想下去不再攜帶(或說一路卸下)額外加掛的其他目標……” 什么意思呢?在這段話的上一段,唐諾作出了一定的闡釋。
-
從澳大利亞性到多元性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彭青龍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定價108.00元 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的《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結(jié)項“優(yōu)秀”成果。
-
冷暖交織的異想樂園
偶然遇到了日本作家乙一兩本薄薄的小說《在黑暗中等待》《夏天·煙火·我的尸體》。
-
《暗室手冊》:徘徊兩端的自我虛構
法國當代猶太裔作家馬克·魏茲曼在《自我的假設》一文中把“自我虛構”(autofiction)這個詞的發(fā)明權交給了耶日·科辛斯基: “‘自我虛構’這個概念誕生于1965年耶日·科辛斯基的筆下,當時他發(fā)表了第一本書《被涂污的鳥》,講述了‘二戰(zhàn)’浩劫時期一個猶太兒童遭遇的挫折。
-
《逝物錄》:發(fā)自逝物、抵達文學
“一如所有書籍,本書也想讓某些事物活下去,它想讓過往的前現(xiàn)、遺忘的還魂、喑啞的說話、被錯過的得到悼念。
-
《巴黎圣母院》的火與水
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有很多精彩的章節(jié),其中一處寫乞丐們打著營救愛斯梅拉達的旗號,妄圖搶劫圣母院,伽西莫多一夫當關,先是用石塊瓦片對付他們,后來發(fā)現(xiàn)不行,改用火攻,將燒得滾熱的鉛溶液沿著石頭水槽一瀉而下,“好像一場大火災,把那些可憐的家伙燒得七零八落”。
2020-05-02
-
李公明:如何才能使艾柯……閉嘴?
意大利作家、歷史學家和符號學家翁貝托·??疲║mberto Eco,1932——2016)的專欄文集有好幾本已翻譯為中文,從《帶著鮭魚去旅行》《密涅瓦火柴盒》《倒退的年代》到去年出版的這部《帕佩 撒旦 阿萊佩:流動社會紀事》(李婧敬、陳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下簡稱《紀事》)。
關鍵詞:  帕佩撒旦阿萊佩:流動社會紀事李公明艾柯2020-04-30
-
《遺忘通論》:阿瓜盧薩的虛構世界
一般來說,以“通論”“總論”“概論”為名的書籍應該闡釋某個主題的原理和價值。
-
“改造自然”背后的邏輯
《征服自然:水、景觀與現(xiàn)代德國的形成》 【美】大衛(wèi)·布萊克本 北京大學出版社 歌德筆下的“維特”,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熱愛大自然的少年,他將自然視作未被玷污的、神圣的“樂園”。
關鍵詞:  征服自然景觀現(xiàn)代自然2020-04-29
-
黃昱寧︱當簡·奧斯丁遇見博弈論
《簡·奧斯丁的謀略》 [美]崔時英著 游嘉、王葦霖譯 格致出版社 2020年5月出版 一 兒時讀簡·奧斯丁,對小說里那些急著嫁女兒的媽媽們?nèi)绾卧谌粘<毠?jié)里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印象頗為深刻。
-
《愚人沙利》:讀懂美國底層民眾的掙扎與人性
多年前,當我感到不堪生活重負時,我曾夢想隱居到紐約北部的某個偏遠小鎮(zhèn)中,作為永久住客入住一間荒涼破敗的旅館。
關鍵詞:  愚人沙利2020-04-28
-
封城之時讀《中間的英格蘭》
2019年秋,英國的議員還在為脫歐吵吵嚷嚷,每晚的議會都上演一場牽動民眾血壓的政治連續(xù)劇。
-
讀不盡的《獵人筆記》 | 王立業(yè)教授解讀屠格涅夫
六年前我參加了北京大學擔綱的一個國家重大社科項目——《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我負責《屠格涅夫小說研究》專章的撰寫。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中的激情
別爾嘉耶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于1923年在布拉格首次出版,它凝聚了別爾嘉耶夫許多年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不間斷的思考,因為在此之前,他寫有《大法官》(1907)、《斯塔夫羅金》(1914)、《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中關于人的啟示》(1918)、《俄羅斯革命的精神實質(zhì)》(1918),并于1921年至1922年間在“宗教文化民間學會”作了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系列講座,最終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結(jié)集出版。
關鍵詞: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巴赫金別爾嘉耶夫2020-04-26
-
激勵生命的延續(xù)
長久以來,各種流行疾病一直是世界各國小說家關注的主題。
關鍵詞:  美國現(xiàn)代派愛情故事2020-04-23
-
程虹的《寧靜無價》:于無聲處說“無價”
《寧靜無價》 程虹著 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這是一部十年前就首版問世的有關英美自然文學研究的專著,十年后,作者又對該書進行了適當調(diào)整形成增訂版而再度發(fā)行。
-
托比·利希蒂希評《無限邊形》|生產(chǎn)創(chuàng)傷記憶的小說流水線
一個十歲的巴勒斯坦女孩在從糖果店回家的路上,死于以色列邊境衛(wèi)隊的橡膠子彈。
-
于無聲處說“無價”
這是一部十年前就首版問世的有關英美自然文學研究的專著,十年后,作者又對該書進行了適當調(diào)整形成增訂版而再度發(fā)行。
-
張偉劼讀《霍亂時期的愛情》︱烏爾比諾醫(yī)生抗疫記
張文宏醫(yī)生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會在差旅途中讀一些和自己專業(yè)相關的文學作品,比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昆德拉評《百年孤獨》:向小說的年代告別
昆德拉 重讀《百年孤獨》的時候,一個奇怪的念頭出現(xiàn)在我腦海里:這些偉大的小說里的主人翁都沒有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