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姥爺”也應有春天
電視劇《空巢姥爺》劇照
從婚戀到育兒,從育兒到教子,從教子到養(yǎng)老,當前電視劇的題材隨著社會的脈搏跳動而變換著熱點。近年來, 《老有所依》 《我們家的春夏秋冬》 《嘿,老頭》等電視劇都對準了社會的老齡化問題,或溫情,或殘酷。近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空巢姥爺》則瞄準了一位早年喪妻的老教授周開啟,講述了他退休后,在追求自己的幸;橐雎飞系目部拦适。這些涉及養(yǎng)老題材電視劇都直面現(xiàn)實,或多或少展現(xiàn)了當下老年人面臨的困窘。聯(lián)合國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有個 定義, 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 %,就是這個國家進入老年社會。我們國家在2011年底, 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了1 . 85億,占全國人口的13 . 7 %,預計今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 . 16億,占總人口的16 . 7 %。無論是人們熱議的養(yǎng)老的居所問題,還是年輕人和老年人在共同對待老去的心態(tài)問題,我們都尚未達到成熟的水平,因而用電視劇給人們帶來一些思索,是非常 有價值的。
《空巢姥爺》這個劇本,編劇談韋已經醞釀6年了,他在談到寫這個劇本的初衷 時說:“在現(xiàn)代我們一個日漸老齡化的社會,商業(yè)的浮躁泡沫,刷去了現(xiàn)實的負罪感,造成了青春無敵的假相。老人是不良商業(yè)活動欺詐的對象,是宣傳性質關愛活 動演出的對象,但很少會是心靈關注的對象。老年人的婚戀和幸福變得更加無人問津。 ”同時他認為,雖然老齡化問題日益逼近,可他不贊同在電視劇放大這些社會焦慮!爱敶}材都是鮮明地涉及了某種社會焦慮的頑癥,比如《房奴》 《蝸居》 《虎媽貓爸》 《大丈夫》 《媳婦的美好時代》等等,只不過有的是人物的極端化、‘狗血化’ 、強化,放大這種焦慮,有的是用創(chuàng)造性的人文理念來化解這種焦慮,用到獨特的生活認知來超越這種焦慮。 ”他偏愛后者,在編劇實踐中,他也是這么做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有所養(yǎng)” ,這是中國的古話,可是究竟什么是“所養(yǎng)”呢?中國法律規(guī)定了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的義務,去年還出臺了“;丶铱纯础狈。單從法律的變遷上就可以看出,“老 有所養(yǎng)”不僅僅要解決老人的溫飽問題,還要關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因此,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電視劇把老年人主動地追求自己的情感和夢 想,作為一個社會課題提出來,這本身就是時代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同時又是時代發(fā)展的一個難題” 。他認為,這是時代進步,我國經過長時間的改革開放、和平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保證,才會出現(xiàn)的問題。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說,我們現(xiàn)在正面臨著巨大的社會轉型,政治 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利益格局都面臨著巨大的、深刻的調整和變革。對老年人的思想感情、習慣認知、倫理和風俗等特點和變化,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 及時地去捕捉,反映這個時代最新的風尚和脈搏,這也是藝術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其實關于黃昏戀的現(xiàn)象,社會上并不少見,教授與保姆結婚的新聞也偶爾見諸報 端,糾纏于財產、養(yǎng)老等問題,社會對黃昏戀的寬容度并不算高。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偉國是這樣解讀周開啟這個人物:“周老師對幸福的要求是很質樸和簡單的, 他對女兒說,‘我也覺得老了,我不想日后成為你們的累贅,我想有自己的生活,不想干涉你們太多,所以我就想跟劉阿姨結婚’ 。 ”王偉國說:“這部電視劇贊美了周開啟、劉西娜對幸福的追求,并且這部電視劇中周開啟的兩個女兒的塑造很有現(xiàn)實意義,通過她們向社會呼吁:青年人應該對父 母多一份關愛,子女的孝心是對父母的責任,更是家庭幸福的必需。 ”
主演李立群在和導演林柯一起分析人物時達成共識:周開啟與女兒重新學習怎么 愛對方。在這樣的基調下,電視劇人物沒有走向歇斯底里,在處理矛盾時多采取了溫和的方法。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智華說,在愛情和親情,周開啟跟他女兒是進行
有禮、有力、有節(jié)的斗爭,他既要追求愛情,同時也很重視親情,他并沒有完全往哪一方走極端。比如說他的大女兒說了不同意他跟保姆談戀愛,他馬上就用一種方 式來反抗,同時也給兩個女兒一個思考的空間。他認為,周開啟這個人物能給觀眾一點解決矛盾的啟發(fā)。
除了年輕人要站在老人的角度上多理解、多交流外,老年人的“老有所為”“老 有所樂”也是解決養(yǎng)老問題的重要方面。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說,電視劇中的趙奶奶房也有錢也有,可是除了盯住對門的周開啟的一舉一動,好像就沒事干了。像趙奶奶這樣的老年人,還很多。要引導 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國家建設了大量的公共文化設施,如何讓老年人分享文化建設的好處,是這部電視劇引申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