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藝苑 >> 正文
程振國在長期的藝術探索之中,用雄渾、壯闊、嚴整的圖式,厚重、含蓄、凝練的筆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熱愛、對民族文化的理解。他的畫不拘于自然界某一地域,而是行萬里路后,啟動心齋,移丘搬壑,用自己為山川代言的精神所重新鑄造的一種筆墨圖式。這種表現(xiàn)方法,有四大難度:因表現(xiàn)對象無某一地域之地貌特征作為參考藍本,必須行萬里路,觀盡奇峰,在熟悉生活的基礎上打草稿,此一難也;在打草稿的過程中,要有過人之聰明才智,方可提煉主題、取舍物象,將表現(xiàn)內容幻化成心象,此二難也;心象既成,雖胸有千山萬壑,然下筆之時,不知當以何種表現(xiàn)形式表達情感,蓋胸中丘壑乃抽象之物,筆下山川乃具象之物也,心象難以化為墨象,此三難也;在筆墨表現(xiàn)過程中,既需要嫻熟之筆墨技巧,又需要有經(jīng)營位置的整體掌控能力,此四難也。
程振國每作畫,凝神靜思,將山川風貌和個人精神交融,達到物我一體的境界,然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進退自如。畫成,觀者叫絕。品鑒他的藝術作品,總的感覺是:石老樹壯、草木華滋、層巒疊嶂、體勢恢弘、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是大心胸、大境界之人畫的大山大水,體現(xiàn)的是一種大格局、大氣魄。
程振國繪畫作品表現(xiàn)的內容有兩個層面,山河的偉岸秀麗是其第一個層面,這個層面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是人類理想的精神家園,可觀、可居、可游。第二個層面是畫中透露出來的攝人心魄的魅力,非仔細品味,難以感知。畫中老屋歷盡滄桑,古樹幾經(jīng)風雨,那屋、那樹,斑斑駁駁刻著中華文明,記載著中華文化,透露出中國人骨子里的堅強和厚道,張揚著中華民族的志氣和精神。兩個層面互為表里,畫面因融入了豐富的物象而顯得充實,有生活寬度;因融入了豐厚的文化因素而顯得有品位和深度;因融入了深刻的社會生活感受而顯得有藝術感染力和思想高度。
這些表現(xiàn)內容被巧妙地營構在一個結構嚴謹而又空靈的格局之中,構成了一種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這種表現(xiàn)形式特點鮮明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從構圖的精神境界來說,畫家的審美旨趣有明顯的取向,既讓表現(xiàn)對象高大、渾厚、深沉、含蓄,顯示一種精神的力量,又不刻意張揚,讓人從浩瀚曲折的圖式中自然而然地感到崢嶸突兀的氣象。從構圖的技巧來看,它既有傳統(tǒng)的“三遠”交替組合,也適當吸收了現(xiàn)代構成元素,使傳統(tǒng)的筆墨形式展現(xiàn)了時代特征。在構圖方式上,虛實得當是其一大特點,畫中以云水、溪流、瀑布調整畫面的虛實,石以陰陽調節(jié)虛實關系;樹以細筆茂葉、雙勾空干調整虛實關系;屋以黑瓦白墻調整虛實關系。處處厚實,又處處空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生,虛因實而松活,實因虛而樸厚。這正是道家思想“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其中有精”的藝術詮釋。
程振國用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所體現(xiàn)的唯美、健康、愉悅的審美特征,最終是靠筆墨書寫來完成的。所以,解讀和賞析他的繪畫作品,必須了解其用筆、用墨之技巧。
先論其用筆。程振國繪畫作品中的點線面是在一定藝術構成的理念下,將書寫中的骨法用筆化為中鋒、側鋒、散鋒等不同的書寫方式,通過轉折、頓挫、提按、輕重、緩急等筆觸穿插交錯,編織成一個個有生命的物象,然后用富有情緒化的點線將藝術構思物化為墨象,進而組合成一幅幅氣韻生動的畫面。這樣,既表達了作者自己的人文情懷,又把繪畫構成形態(tài)的思維法則支撐起來。他的畫中,作為物象的支撐線顯得圓潤、厚重,如曲鐵盤扭,顯示出壯美的力度,散發(fā)出精神的光芒。而用于勾勒物象陰陽面的皴線則靈動多姿,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伸展到一拓直下,或凝練成戛然而止。這些線條的力度、方向變化,是完全根據(jù)物象表現(xiàn)的要求,在形式與內容高度統(tǒng)一的情況下進行的,無多余之筆,可謂渾然天成。這種用筆使畫中山石的紋理既細膩又復雜。既平添了畫面的內涵和觀賞的價值,又融入了自己豐富的情感。從技法上說,儀態(tài)萬千的山石肌理和概括簡潔的山石輪廓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繁簡相得益彰,不僅體現(xiàn)了畫家的用筆之妙,也增加了畫的情趣。
從程振國的用筆中可見他經(jīng)過了長期的錘煉,找到了一種超越一般想象力的形式語言,從而把需要表達的內容更完美地呈現(xiàn)。程振國在談到自己用筆的體會時說:“在視覺審美形式中,線是強調物象形態(tài)輪廓的必要手段,其后是強化物體內的層次,根據(jù)物體形態(tài)的變化組織線條,或左或右,或縱或橫,強調它的體積感、空間感、節(jié)奏感。中國畫的線并非是漫無目的的組合與排列,它不但承載著自然形態(tài)的重新組合與重新認識,亦飽含畫家豐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充分體現(xiàn)了‘骨法用筆、應物象形’的感染力。”可見,他的用筆不是信手拈來,而是在一定的法度之下的自由揮灑。
程振國的繪畫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質感得力于用筆,而畫面墨氣淋漓、溫潤華滋則得力于用水、用墨。
在繪畫過程中,程振國根據(jù)物象審美的不同取向,分別使用蘸墨、破墨、積墨、潑墨等方法,使墨的濃淡干濕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力度、氣勢,既受繪畫過程中的個人情緒所牽動,又為理法所約束,使神采生于筆下,洋溢于畫面。他用墨沒有固定的程式,全憑對表現(xiàn)對象的感性把握,這種把握是抽象的。正如他自己所言 :“用墨的濃淡干濕,營造出符合視覺的氣氛,實際是運用抽象的過程來完成的!
程振國的繪畫藝術成就斐然,為畫壇所矚目。對其懸掛于北京人民大會堂、京西賓館、中央電視臺、“八一”大樓以及中國駐外使館的多幅巨制,中外觀者好評如潮。這些作品既顯示了他非凡的藝術才華,也顯示了中國繪畫藝術這一古老文化的無窮魅力。
程振國繪畫藝術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他對傳統(tǒng)的深刻理解和繼承。他不僅醉心于傳統(tǒng),并且對傳統(tǒng)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傳統(tǒng)應該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力! “藝術向傳統(tǒng)回歸,不是倒退,而是一種前進、一種發(fā)展。所以,中國畫不是不求變,更不是食古不化,它的變化從不以否定自己的傳統(tǒng)為代價!边@種觀念,代表了當代藝術家對傳統(tǒng)的正確認識,代表了弘揚民族精神的一種志氣。正因為有此遠見, 程振國對傳統(tǒng)下足功夫,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千方百計地從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在傳統(tǒng)中和古人對話,尋求能夠啟迪自己的藝術語言。所以,他的畫雖然獨樹一幟,但卻不偏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道,而是在傳統(tǒng)老樹的根脈上茁壯成長起來的新枝,是傳統(tǒng)的精神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完美融合的結果。
程振國雖重傳統(tǒng),但同時也主張從其他優(yōu)秀文化中汲取精華。他正視目前多種文化相互激蕩、多元藝術形式共存下的文化碰撞,在確立符合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與當代人文環(huán)境共融的觀念下,尋找一個新的整合點。因此,他的畫接納了外來的元素并將其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豐富了自己的繪畫程式和表現(xiàn)手法。
程振國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也非常注重體驗生活。他認為,對前人的認識研究只停滯在畫跡方面是狹隘的,必須深入探求其思維方式,再用現(xiàn)代人的意識思考符合當今時代的藝術語言。站在這一高度再去認識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從中可以感悟到無窮無盡的富有靈性的圖式。他正是在走進大自然的過程中,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或雄渾曠達,或恬淡靜穆,或勁峭奇峻,或空靈飄渺的魅力,從中體會到造化之意和境,并細心揣摩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思索著如何用中國畫特有的筆墨形式將其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藝術之創(chuàng)造,本源于生活,程振國對自然狀物的觀察,由于采用了一個不同常人的視角,尋找到了更符合人性化的元素,因此感悟到了自然造化之美。 經(jīng)過一番追求和探索, 程振國將自己魂牽夢繞的自然之美化為高于自然的筆墨之象,并從中感悟到造化之理,進而將這種感悟引伸到風格的確立,使之成為一種厚積薄發(fā)的自然流露,成為一種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結果。
程振國在對繪畫藝術的探索中不僅吃透傳統(tǒng)、師法造化,而且注重在畫外下功夫,努力尋求詩詞、書法、戲曲等對繪畫意境、造型、線條的影響,不僅從理論上加以思考和探索,而且不斷地在實踐中加以揣摩。例如,他關于詩和繪畫關系的論述,便有許多妙語。如:“詩是運用抽象的文字所代表的意,經(jīng)過起、承、轉、合、平仄、韻律的有機組合來塑造意象;繪畫是運用筆墨塑造形態(tài)的圖式來達到目的。二者俱有‘幽情遠思,如睹異境’之功用。”由此可見,他把詩的創(chuàng)作技法和繪畫技法進行了對比、總結并找到二者相通之處。
程振國的筆墨沉靜,又是他心態(tài)的折射。心靜則筆墨靜。他認為:“純凈是自然的本性,只有當心靈回歸平靜時才能與自然的真實性貼近,才能去掉心中的不安躁氣。心境坦然而情自出,心手相應,下筆流暢,順其自然,靜則易思,思則生智,智終使內外美合而為一。藝術家真正的開悟,就是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找回自己,完成生命的覺醒。”這是經(jīng)驗之談,也是他自己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的真實寫照。生活中的程振國為人樸實寬厚、淡泊名利。他默默地離開喧囂的人群,不走所謂的藝術捷徑,去做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基本功。多年來,他踏踏實實地在藝術的道路上磨礪,一步一個腳印。面對諸多誘惑,他心靜如水,只在自己藝術的田野里默默耕耘。
如果說程振國筆墨之靜與畫面之凈是心態(tài)的顯露,那么,他構圖的雄厚和溫雅則是他人格的表現(xiàn)。他是謙謙君子,在六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注重培養(yǎng)人格、升華境界、以德潤心。和他接觸之人,無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的繪畫風格和做人的品格是統(tǒng)一的。讀其畫便知其人,識其人便知其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