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沙萊夫和他的“信鴿”——觀話劇《耶路撒冷之鴿》

http://m.taihexuan.com 2014年04月15日09:58 來源:中國文化報
 以色列當代著名作家梅厄·沙萊夫 以色列當代著名作家梅厄·沙萊夫

  前不久,北京首都劇場的舞臺呈現(xiàn)了一出希伯來語話劇《耶路撒冷之鴿》。這是北京人藝演出中心主辦的“2014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的6部戲劇作品之一,由以色列蓋謝爾劇院演出。該劇演繹的是一個凄美而富有詩意的感人故事:在1948年的以色列“獨立戰(zhàn)爭”中,信鴿仍然被用于傳遞戰(zhàn)場情報。一個出生在基布茲(以色列的集體農莊)、綽號“孩子”的馴鴿員身負重傷,在彌留之際放飛了一只信鴿,信鴿載著一件不同尋常的禮物——男孩的精液,飛向他自幼便深愛的女孩拉亞。守在鴿舍旁的拉亞也是一名馴鴿員,她忍住驚恐、悲痛和淚水,將信鴿送來的“孩子”精液注入自己體內,生下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叫做耶爾。后來拉亞又與一位醫(yī)生結婚生子,而曾經在“獨立戰(zhàn)爭”中犧牲的“孩子”的影子似乎一直在他們的生活中揮之不去,直至拉亞去世。

  蓋謝爾劇院曾在首都劇場出演過《唐璜》,是一所別具風格的以色列劇院,成立于1991年,其成員多為來自俄羅斯的新移民,導演兼藝術總監(jiān)葉甫蓋尼·阿爾耶原是莫斯科一位著名的舞臺劇導演,曾獲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巴伊蘭大學、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榮譽博士學位。在如今擁有百萬俄羅斯新移民人口的以色列國來說,能夠運用希伯來語和俄語兩種語言演出劇目的蓋謝爾劇院顯然是不可忽略的一個藝術群體。正如劇院的希伯來語名稱“Gesher”(中文意思為“橋梁”)所擁有的象征意蘊那樣,蓋謝爾劇院可以說在以色列與俄羅斯文化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在過去的20多年間,蓋謝爾劇院成功地上演了70多個優(yōu)秀劇目,被《紐約時報》稱作“世界上最偉大也是最重要的劇團之一”。

  將名家名作改編后搬上舞臺,是蓋謝爾劇院的一個重要特點。1994年,蓋謝爾劇院上演了根據(jù)當代以色列著名小說家約拉姆·康尼尤克長篇小說《亞當復活了》 一書改編的同名劇目,反映大屠殺幸存者在戰(zhàn)后以色列的艱難生活,在德國柏林等地進行了為期3周的公演,獲得了極大成功。2002年,蓋謝爾又推出了根據(jù)諾獎得主、美國作家辛格的《奴隸》改編的同名劇目,獲得了世界范圍內的贊譽。2005年,劇院又將以色列作家大衛(wèi)·格羅斯曼的經典作品《參見:愛》的第一部分“莫米克”搬上了舞臺。

  此次上演的《耶路撒冷之鴿》根據(jù)以色列當代著名作家梅厄·沙萊夫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而成。沙萊夫于1948年出生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名叫納哈拉的小村莊,后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攻讀心理學,在電視臺做過諷刺節(jié)目主持人和報紙的專欄作家,撰寫文論、隨筆、諷刺故事和兒童文學作品。沙萊夫的祖父輩曾在俄國務農,20世紀初從俄國移民到巴勒斯坦。由于受家庭影響,沙萊夫熟悉俄羅斯農民的生活習俗與喜怒哀樂。他的幾部著名長篇小說,如《俄羅斯人的浪漫曲》(中文版譯名為《藍山》)和《我的俄羅斯奶奶和她的美國吸塵器》均取材于以色列俄羅斯移民的生活。他采用超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使用神話、傳說、典故,將許多生活斷面天衣無縫地拼合在一起,使過去與現(xiàn)在、歷史與現(xiàn)實在同一個層面上重現(xiàn),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俄羅斯移民充沛激烈的情感特征和在以色列堅忍不拔的奮斗經歷。也許正是因為獨特的生活經歷,使得他與俄羅斯人,與主要由俄羅斯新移民組成的蓋謝爾劇院結下了不解之緣。

  《耶路撒冷之鴿》的希伯來文原名為“信鴿與孩子”(Yona ve Naar)。在希伯來文化傳統(tǒng)中,“信鴿”意象源于《圣經·創(chuàng)世記》中諾亞方舟的故事:說的是大雨過后,水勢不再泛濫,諾亞放出的鴿子叼著橄欖枝歸來,傳遞的是洪水退卻的信息,和平鴿的傳說由是而生。而在劇中涉獵的20世紀中期這場中東戰(zhàn)爭中,信鴿傳遞的不僅是軍隊調動與安全訊息,而且還傳遞了生命本身,象征殞命疆場的“孩子”的生命之源——精液,經由信鴿傳遞,在女孩的體內得到保存與滋養(yǎng),并孕育出耶爾這個有形的生命,在某種意義上象征著民族生命力的延續(xù)。劇中耶爾尋找房子的過程,與生身父母——“孩子”和拉亞的愛情故事這兩條線索相互交錯,推進著故事情節(jié),同時喻示著某種時空的契合。

  舞臺上用作背景的潔白幕布,以及幕布襯托出的由演員扮演的信鴿,似乎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舞臺道具,而是再度負載著某種超乎優(yōu)美寫意畫的深意,超越了生存與現(xiàn)實,顯示出沙萊夫卓越的超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信鴿不僅是生存與生命的使者,而且還是愛的化身;它從“孩子”的手中飛出,越過火焰、硝煙、槍炮聲、嘶喊聲,向藍色、寂靜的天空飛去。朝著那雙期盼愛人的眼睛飛去!傍澴印迸c“眼睛”組合成的“鴿子眼”意象出自《圣經·雅歌》,用于男子形容心儀女子之美。從這個意義上,“耶路撒冷之鴿”喚起了觀眾對以和平鴿、愛情鴿意象為代表的一種古老文化的想象,對家園的眷戀,對回歸故鄉(xiāng)的憧憬,以及對戰(zhàn)爭的恐懼與無奈。

  梅厄·沙萊夫在當今以色列人氣很旺,讀者們往往為他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睿智與幽默忍俊不禁,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尤其在荷蘭等地獲得了極大成功。由于工作關系,筆者多年前便結識了沙萊夫夫婦,并與他們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生活中的沙萊夫委實顯得普通,他個子不高,算不上英俊,不善修飾,穿著也很隨意。他和夫人瑞娜的家坐落在耶路撒冷城南一個優(yōu)美、靜謐的居民區(qū)內,極目遠眺,是沖突連綿的希伯倫,1948年之前那里曾經是伊拉克駐巴勒斯坦使館的辦事處。沙萊夫夫婦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搬到那里,開始只有一套住房,后來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又將毗鄰的住房買進,把兩套房子打通。他們是一個典型的以色列知識分子之家,沙萊夫的父親是一位畫家兼詩人,叔叔是詩人散文家,堂妹則是《愛情生活》的作者、目前在文壇大紅大紫的茨魯婭·沙萊夫,妹妹是一位文學編輯,也是沙萊夫作品的第一讀者。夫人瑞娜在以色列航空公司工作,美麗熱情,開朗活潑的個性使人一見如故。但是,就在給作家夫婦發(fā)送《耶路撒冷之鴿》在中國舞臺上的劇照時,筆者意外得知沙萊夫夫婦持續(xù)20多年的婚姻可能走到了盡頭,驚愕中不免感到深深的遺憾。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