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看《茶館》如何“開分號”

http://m.taihexuan.com 2014年03月27日09:35 來源: 光明日報 劉艷杰 董 城
《茶館》劇照 資料圖片《茶館》劇照 資料圖片
《茶館》劇照 資料圖片《茶館》劇照 資料圖片

  日前,有北京人藝看家大戲之稱的話劇《茶館》踏上了離京巡演之路,繼去年赴深圳、武漢、重慶演出后,“裕泰大茶館”今年將“分號”開進了鄭州、青島、天津三地。

  《茶館》劇組臨行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聞發(fā)言人崔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之所以讓《茶館》為巡演打頭陣,主要是看中了作品的藝術水準和經(jīng)典地位。

  乘著這股藝術風,本報記者全程進行了深度觀察。

  鄭州:戲票比火車票還難買

  《茶館》首站,來到了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河南藝術中心。在鄭州,每場演出售票1700余張,其中大部分戲票早在劇組到鄭州前3天就已售出。許多觀眾嘆道:“比春節(jié)火車票還難買!

  此次赴三地巡演,由于林兆華導演身體不適,在《茶館》劇中飾演“秦二爺”的演員楊立新?lián)螆?zhí)行導演。楊立新表示,《茶館》是北京人藝金字招牌上的一顆明珠,自己從沒想過要導這部戲,一下子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

  在河南,前來看戲的人中不乏兒童。一位家長說,春節(jié)一過,當?shù)孛襟w就開始密集預告《茶館》將來豫演出的消息。他認為,帶孩子觀看《茶館》無疑是上了一堂十分難得的藝術教育課。

  楊立新認為,好的作品一定是誰都看得懂的,《茶館》就是這樣一部雅俗共賞的作品,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收獲。

  長期以來,“創(chuàng)新與傳承”都是北京人藝的藝術家談得最多的主題。對此,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著名演員濮存昕有自己的見解:當代藝術家要去做當代最好的、能夠被當代承認的作品,這才是傳承。而創(chuàng)新是新演員賦予角色新的生命,是對演員演戲時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考驗。

  青島:最是陳茶有濃香

  在青島大劇院,一場演出,吸引了1600多名觀眾。隨著大幕的拉開,富有生氣和靈性的場景一一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

  “提籠架鳥的、算命卜卦的、賣古玩玉器的、斗蛐蛐侃大山的……小小的一座茶館,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庇^眾一下子被帶回到1898年的晚清。

  演出最后一幕,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三位大腕兒同臺飆戲,表演入木三分。演出終了,臺上演員反復謝幕,臺下觀眾鼓掌叫好。大幕終于拉上了,現(xiàn)場仍有不少觀眾癡癡地站著,不舍得離開。

  “聽說這是《茶館》排演50多年來第一次來青島演出,兩個半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一位觀眾深有感觸地說。

  另據(jù)記者了解,青島人對于《茶館》的作者老舍先生,還有一份特殊情緣。1934年至1937年,老舍先生曾在青島生活工作了3年,在此期間他寫出了《駱駝祥子》等經(jīng)典作品。因此,有人開玩笑說:“能在青島看《茶館》,這肯定是當年的老舍先生不曾想到的吧!”

  天津:曲藝之鄉(xiāng)首迎話劇魁首

  《茶館》巡演的最后一站,來到了有曲藝之鄉(xiāng)稱號的天津市。據(jù)介紹,這也是《茶館》首次在津門獻藝,同時拉開了首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jié)的大幕。

  來到天津演出,最為“壓力山大”的,屬“男一號”梁冠華。

  崔寧介紹,由于于是之版的《茶館》各個角色都經(jīng)典,每個演員都出彩,所以當1999年北京人藝起用梁冠華、濮存昕等全新陣容重拍時,一度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質疑。特別是梁冠華飾演的王利發(fā),與當年于是之瘦高的掌柜形象大相徑庭。

  梁冠華在接受采訪時說:“新版《茶館》剛建組時,我就想,除了女人和王利發(fā),我什么角色都能演,最后偏偏定了我演王利發(fā),你想想,怎么能不‘壓力山大’?”

  令梁冠華倍感壓力的另一個原因說來也簡單,因為他自己就是天津人。身為天津籍的演員,梁冠華坦言,自己以前曾在天津演過《狗兒爺涅槃》《天下第一樓》,但在父老鄉(xiāng)親面前演繹《茶館》,還是頭一次。

  天津大劇院舞臺上的梁冠華,依舊是那樣瀟灑:只見年輕的胖掌柜,操著一口“京片子”,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所吞沒。面對死亡,王利發(fā)到底喊出了從來沒敢喊出口的話:“人總得活著吧?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為了活下去!……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兒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

  《茶館》巡演圓滿成功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張和平向記者透露,此次安排《茶館》巡演,事實上經(jīng)過了前期詳細考察,保證了演出場所與劇目本身的適配程度,并為觀眾提供更舒適的觀演環(huán)境。最終讓觀眾欣賞到絲毫沒打折扣的《茶館》。未來幾年,《茶館》將陸續(xù)走遍全國,并計劃“重走經(jīng)典路”,再次走出國門,讓新一代演員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將《茶館》文化帶到世界各地。(本報記者 劉艷杰 董 城)

  《茶館》演出大事記

  ■1956年12月2日,老舍先生來到北京人藝,在二樓會議室親自給大家朗讀新創(chuàng)作完成的三幕話劇《茶館》。

  ■1958年3月29日,由焦菊隱、夏淳導演的《茶館》在首都劇場公演,反響強烈。

  ■1963年5月,《茶館》復排上演。

  ■1979年2月,在老舍先生誕辰八十周年之際,北京人藝以原班人馬重排上演《茶館》。

  ■1980年9月至11月,《茶館》應邀赴西德、法國、瑞士三國進行訪問演出。全程50天,訪問15個城市,共演出25場。這是中國話劇第一次走出國門。

  ■1999年10月12日,北京人藝由林兆華導演的并以全新演員陣容新排的《茶館》在首都劇場公演。

  ■2005年10月,再次重排的《茶館》在首都劇場演出后赴美國巡演。

  ■2007年9月30日,《茶館》作為國內話劇市場上最為常演不衰的經(jīng)典劇目,成為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開張上演的首個劇目。

  ■2008年8月,《茶館》作為“2008北京奧運重大文化活動”中的北京人藝經(jīng)典演出劇目,在首都劇場上演。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