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曹征路:小說不應該一味地逃避現實玩“穿越”

http://m.taihexuan.com 2013年11月08日10:19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鐘潤生

  《曹征路文集》今日出版,記者對話曹征路,深度探討文學話題

  小說不應該一味地逃避現實玩“穿越”


  今日,深圳著名作家曹征路《曹征路文集》一套7卷,由深圳出版發(fā)行集團海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上市。該文集收入曹征路創(chuàng)作的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兩卷,中短篇小說三卷,隨筆文論卷和報告文學電影劇本卷,成為深圳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

  如何回顧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歷,如何看待當今變幻莫測的文壇風云……昨日晚上,記者和今年64歲的曹征路來了一番對話與探討。

  藝術就是“真情實感”四個字

  記者:這些年,評論家評論你的作品,喜歡貼上“底層文學”的標簽。你是否同意你的小說是“底層文學”?

  曹征路:我不同意。原因有三:一,我寫的作品不全是反映底層人物的,不全是反映農民工的,各行各業(yè)各個階層的小說我都寫過;第二,“底層文學”這個提法,對應今天中國的實際,也不完全準確,它是評論家想出來的一個概念,不是一個文學定義;第三,我不愿意說我是為了什么“主義”去寫作。

  記者:不為某一個“主義”去寫作。那我想問,你這次出版的文集,可以說是龐然大物,有長篇小說,有中短篇小說,還有隨筆、報告文學、電影劇本等,這么多文字中,有沒有一根看不見的繩索穿越其中?

  曹征路:有。我所有作品都是關注我所經歷的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中人們的遭遇和困境。

  在我看來,一個寫小說的,動不動標榜“主義”是不自信的表現。在我看來,最好的藝術不過是量體裁衣,為自己的表現對象找到最合適的角度和形式。因為形式本身沒有高下,也無先進落后之分。中國文學史的經驗是這樣,西方文學史的經驗同樣是這樣。說白了,藝術就是“真情實感”四個字。

  文學不是“玩花活”

  記者:“真情實感”,似乎把所有的秘密都道破了。那你又怎么看待“真情實感”和小說技巧的關系?中國當代小說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思潮、各種流派,什么傷痕小說、尋根文學、改革文學、先鋒文學、新寫實小說、新狀態(tài)小說、底層文學、都市文學等等,你也經歷其中。你怎么看這些不斷涌出的文學潮流?

  曹征路:小說是最具思辨色彩的藝術,要經得起咀嚼才好。倘若沒有當今人類最前沿的思想發(fā)現,不能用人類文明的成果照亮時代生活,那么所有繞前捧后的表演不過是“玩花活”而已。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北京學習時,親眼目睹過一批青年作家用各種主義爆破了文壇,新奇怪異成為先鋒,所以那個時代被稱為“方法論年代”。圈內的流行詞叫“玩老頭子”,也親眼看到一批老頭子生怕被時代拋棄而亦步亦趨,被玩暈了。中國文壇在經歷了近20年的主義輪番轟炸以后,小說藝術的基本價值作為一個問題被一再提出來,絕不是偶然的。

  記者:這個“基本價值”是什么?

  曹征路:生動而真實的故事細節(jié)、鮮活而獨特的人物性格、蘊藉而深刻的情感寓意、多數人感同身受的時代吶喊,是小說藝術永遠的生命力所在。作家首先是真理的追求者,是人類合理生存方式的叩問者,是世俗潮流的懷疑者。

  同時,這些年,關于文學邊緣化的說法不斷,但是我想說,盡管對文學精神的遮蔽古已有之,各個時代表現不一,但文學精神從來未被殺死。它仍頑強地,一代一代地,在真文學的血脈中薪火相傳不絕如縷,我是相信這一點的。歷史還將繼續(xù)證明這一點。

  后現代藝術是創(chuàng)造力枯竭的藝術

  記者:去年,還是前年,我們一起去香港書展,我記得你跟我講了一段很精準的話:現實主義,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現代主義,回答的問題是“是什么”;后現代主義,回答的問題是“不是什么”。

  曹征路:好像是去年,在過境大巴上我們聊小說,F實主義,回答“為什么”,所以它強調結構、邏輯、本質;現代主義,回答“是什么”,所以它注重的是感覺,氣味、味覺、觸覺等;后現代主義,回答“不是什么”,所以它使用解構、戲仿等手法。咦,為什么要談起這個?

  記者:因為我注意到你近年來在后現代主義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你說“后現代主義藝術并不是代表發(fā)展趨勢的藝術,并不是當今時代最先鋒的藝術”。提醒你一下,你講的時候不妨舉例子,因為讀者未必都了解什么是后現代藝術。

  曹征路:是的,我不認為后現代主義藝術是當今時代最先鋒的藝術。這樣說并不意味著否定后現代藝術。我認為后現代藝術,是消費時代藝術門檻降低、價值標準錯亂、現代文化創(chuàng)造力枯竭的藝術。

  舉例子說,龔琳娜的《忐忑》、《江南STYLE》騎馬舞、電影《泰冏》、歌曲《老鼠愛大米》,這種無厘頭、無可名狀、無法定義、不知所以的表達,為什么會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成為流行時尚?因為它和后工業(yè)時代的社會心理,普遍的無力感無奈感緊密相連。人們的消費欲望得不到滿足,只有通過某種怪異的方式宣泄一番,也就是所謂后現代文化。

  記者:在你的潛意識里,你為這些后現代藝術焦慮。你希望人們重視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回歸傳統。

  曹征路:反映現實,是傳統小說的重要功能之一。不用說五四新文化之后發(fā)展起來的現實主義藝術,就是古典的如《西游記》這樣的神魔小說,也與現實世界有扎實的對應關系。通過藝術鑒賞,受眾可以加深對自己生活的認識,更可以拓寬對自己未知世界的了解。而后現代藝術恰恰是要逃避現實的,現實是要被“穿越”的,而歷史又是要被“架空”的……這樣的藝術是缺乏歷史現實感的作者與同樣缺乏歷史現實感的讀者相互“悅納”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對現實更遠的疏離。

  記者:回歸傳統,可能需要一個時間。

  曹征路:是的,我們并不需要一個固定的答案,我們還在成長。我們民族浴血的歷史還在延續(xù),經過正,反,合,經過否定之否定,終將會找到答案。

  相關 鏈接

  曹征路,江蘇阜寧人,1949年9月生于上海,插過隊,當過兵,做過工人和機關干部,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一級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開端》、《山鬼》,中篇小說集《那兒》《請好人舉手》,長篇小說《問蒼!贰ⅰ睹裰髡n》等多部;獲《首屆北京文學·小說月報》獎、廣東省第七屆魯迅文學藝術獎、《小說選刊》獎、“上海文學獎”等獎項。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