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知識人的精神事務》 >> 正文
一鳴兄:
東奔西跑,雜亂忙碌,今天才坐下來給兄寫信,想談談讀了你《剪不斷,理還亂》和《把你扁成一張畫》等兩個短篇小說后的一些感想。平素我們雖常見面,聊天時也都免不了要談到文學,但卻從來不曾就你的創(chuàng)作深入細談,所以我想以信件的方式更加專門、也許也能更加透徹地好好聊聊。
這一陣,斷斷續(xù)續(xù)地集中閱讀了你的好些作品,像其中的《不二》和《我不吃活物的臉》等,它們在《人民文學》和《鐘山》這樣重要的刊物上發(fā)表后很受好評,并且被《中篇小說選刊》和《小說選刊》所分別選載,我當時就曾及時閱讀過,這次應該是重讀了。對你的作品,我有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你對我們這個時代有著非常突出的道德敏感與道德憂慮,這也是你創(chuàng)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兄雖供職于一所著名的中學,但卻對社會有深廣的介入,生活的歷練要遠遠甚于很多作家,所以其中的道德意識也顯得更加真切,這從你的作品中就能看得非常清楚。其實,也正是因為這樣,你的作品才不僅在題材上能夠極具現(xiàn)場感地書寫出建筑、裝修和房地產(chǎn)等行業(yè)的商界生活,更是能夠深入其中,由此切進我們這個時代最為核心的問題。前幾天在浙江師大余華研究中心主辦的一個主題為“文學與經(jīng)驗”的會議上,我曾提出改革時代中國最為核心的經(jīng)驗就是“金錢與性”。當然,這里的所說的“經(jīng)驗”,并不指的是在某種歷史實踐之后所認真總結(jié)與反思出來的東西,而只是指過程,指的是這些年來我們這個民族的“經(jīng)歷”與“體驗”。話雖如此,我的這個說法如果發(fā)表出來,還會顯得是嘩眾取寵與危言聳聽。不過,如果我們較為認真和深入地思考一下,就會很自然地發(fā)現(xiàn),這些年來我們這個國家和我們這個民族的一個最為巨大的變化,就是“文革”時代的“革命”與“政治”退出了歷史,“金錢”躍上了前臺,變成了歷史的中心,這也就是所謂的“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民族國家如此,個人與家庭也莫不如此。其實,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一點都用不著什么費勁的“思考”。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每一個國民卷入其中,不僅都難逃裹挾,“經(jīng)歷”與“體驗”也都是共同的,這也應該是我們非常自然也很共同的感受。至于“性”,說起來可能太過敏感,也太過具體和太過“那個”了,但若捫心自問,在“文革”結(jié)束后三十多年來的改革背景上,聯(lián)系到現(xiàn)實,再聯(lián)系到自己,我們的“性”以及我們與“性”相關的“經(jīng)歷”與“體驗”——比如我們的愛情、我們的婚姻,還有我們的人性深處和我們對世界的有關觀察、理解與想像——在我們的精神與生存中到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并且占有怎樣的地位,應該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完全有理由說,“金錢與性”,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核心的經(jīng)驗與問題,而你的小說所努力切入的,正是它們。在你的作品中,我們這個時代金錢與性所引發(fā)的道德與倫理問題成了你最基本的關切,也是你寫作最為根本的驅(qū)動性力量,這在《剪不斷,理還亂》和《把你扁成一張畫》中,表現(xiàn)得也尤其突出。
《剪不斷,理還亂》所書寫的,主要是目前已習見于報端或網(wǎng)絡的倫理“亂局”。小說的開局很有意思。大大和小小姐妹倆從小小雇請的私家偵探那里得到了小小丈夫木木的偷情艷照,在小小的一通歇斯底里的怨憤和發(fā)作之后,本來我以為故事的線索應該順序進行,就在小小和木木之間展開,小說的第一部分似乎也已經(jīng)做足鋪墊,搭好了架勢,充分交代了小小與木木的婚姻由來以及木木在大大的丈夫“董事長”手下逐步發(fā)跡的過程。一種常見的敘述套路是,在“董事長”和大大、小小姐妹倆的情理壓力下,輔之以一些必需的勸喻故事,木木終于回心轉(zhuǎn)意、痛改前非,道德亂局從而被擺平。但很意外的是,就在小說的第一部分,玄機與伏筆已然埋下。其一就是那私家偵探在與大大和小小告辭時所說的請她們倆以后多多照顧自己生意話;其二,則是第一部分快要結(jié)束時大大所接到的孫叔的電話。讀到這兩處時,我雖隱約地感覺到在可能的故事主線外也可能會“節(jié)外生枝”,多出一些故事來,但卻并未多想。一方面,那位私家偵探的話雖然在大大的感覺中不太“中聽”,但卻完全可能只是不太中聽的隨口套話而已,我并未以為這是小說所刻意安排的玄機與讖語;另一方面,孫叔的電話雖然給人的感覺是發(fā)生了什么不一般的事情,但卻無有內(nèi)容,故事的方向難以確定,說不定它正是要給小小與木木之間的故事增加點特別的內(nèi)容或者是戲劇性。但從小說的第二部分開始,起初我所以為的故事主線卻發(fā)生陡轉(zhuǎn),小小退居其次,大大成了主角,大大與“董事長”的故事變成了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
原來孫叔要告訴大大的,卻是一個驚天秘密:“董事長”的私生公子都已經(jīng)快要滿月!自此開始,小說的道德意圖逐步突現(xiàn),它并不是要像很多家庭倫理肥皂劇那樣地要以敘事去“擺平”某種道德亂局,借以去虛幻地撫慰道德創(chuàng)傷,而是要見證和揭示出我們這個時代相當嚴峻的道德現(xiàn)實。小說回敘了大大和“董事長”間共同打拼和共克艱危的患難深情,告訴了我們大大對“集團”以至于對“董事長”的巨大意義——“集團的元老都說,沒有大大,就沒有董事長的今天,沒有今天根深葉茂的集團事業(yè)”。在“董事長”服刑的三年中,正是靠了大大的撐持,他們的企業(yè)才沒有垮臺,也才奠定了“董事長”出獄后的東山再起。但有一個對大大來說非常隱秘也很嚴峻的痛苦現(xiàn)實是,她和“董事長”間只有一個女兒一禾,而在“董事長”——以及在包括“集團元老”孫叔等人在內(nèi)的很多的心目中:“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集團這么大的一份產(chǎn)業(yè)將來傳在一禾手中,一禾畢竟是女兒,最終都要落入旁姓人之手,不說董事長,我們集團里跟著董事長打天下的這幫老家伙進了棺材也不瞑目啊”。這樣一來,在“董事長”和這些元老們的心目中,婚外側(cè)室和私生公子的存在便有了相當充分的道德合法性,甚至是在情理上最易與大大站在一起的女兒一禾,也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義憤?梢哉f,在“集團的產(chǎn)業(yè)”——這個巨大的金錢帝國面前,基本的倫理不堪一擊。大大所能做出的,也不過是瘋狂的購物和對“董事長”的辦公室中一只私藏女包的泄憤。當然,大大在此外還做出了出格的舉動,以一次極為低廉的賣淫而對“董事長”實施了報復,但這與“董事長”的行為特別是其行為的后果相比,確實又是難以匹敵和“媲美”的。在強悍的現(xiàn)實面前,大大的選擇,確實只能像她的妹妹小小一樣,“只有認命”,除了一通情緒性的泄憤,只能止于無奈的嘆息。
當然,《剪不斷,理還亂》講述大大和小小的故事并不只是作道德批判,停止在對金錢倫理的道德指控方面,它還別有深意,揭示出我們這個時代“性”與“性別”中的復雜面相。這篇小說在并不太長的篇幅中寫到了好幾種不同類型的性關系:一是“董事長”與其私生子之母親之間的關系。那位女子在為“董事長”生了一個可以繼承家業(yè)的男孩子后,“董事長已按協(xié)議給了她一筆錢出國留學,遠走高飛”;二是小小的丈夫、也是一個總經(jīng)理的木木與小小及其情人之間的關系。在小說的結(jié)尾,“小小已對木木做出了讓步,一個星期小小占四天那婊子三天”,小小在起初恨之入骨的“那個婊子”、那個丈夫的情人已近乎登堂入室,與其勢均力敵、平分秋色;三是大大分別與自己的丈夫“董事長”、那個“金處長”、還有那個嫖客間的性關系。大大與后面二者的間的關系實際上都是飽含屈辱的交易與報復,而她在“董事長”服刑期間,則曾有著不無美好與傳統(tǒng)的性的煎熬與堅貞。毫無疑問,在作品所揭示的性的亂局中,傳統(tǒng)的性愛道德與性愛倫理已然不再,而是被種種復雜的原因所取代。性,已經(jīng)不再需要建立在愛情與婚姻的基礎上,而是可以因為諸如遺產(chǎn)、交易和報復等原因隨意發(fā)生,從而,作品也循此對“董事長”和木木們的不無腐朽甚至是封建性的精神與生存提出了批判。
但是,作品所批判——或者只是不無同情和委婉地批評的,還有大大和小小們。大大和小小的痛苦、屈辱和憤怒,以及她倆在最終的無奈,我們都能很容易讀出。除了她們,那兩個“協(xié)議”中的女人,那個產(chǎn)有一子、“遠走高飛”的“董事長”的情人和那個與小小分占木木的女子,她們的處境與她們的心態(tài),我們可能很難去很認真地關注,因?qū)俣讨疲瑢τ谒齻兊墓适,作品也未作過多的展開。但是,如果我們將這四位雙雙為敵的女性放在一起來思考,她們的精神與她們的命運處境卻又有著相當共同的方面,這就是她們在性別關系之中所處的弱勢地位。面對處于強勢的男權,她們很難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和自己真正的尊嚴。作品的開頭的結(jié)尾都寫到了陽具。在作品的開頭,是木木的艷照中那“青筋畢露高昂的男器”;在作品的結(jié)尾,則是“董事長”的小公子那有著“嫩芽似的幾分茁壯”的“襠間物”。我以為作品這樣的構(gòu)思大有其深意。造成大大和小小們的精神痛苦和作品中倫理亂局的真正罪魁,當然是金錢,但是這象征著強勢性男權的陽具,則也是禍根。作品在最后,大大沒有勇氣也沒有權力與能力剪斷這禍根,這是不是象征和喻示著形形色色的“富二代”們將會一仍其舊地繼續(xù)著他們父輩的生存?再聯(lián)想到作品的題目,在我們的社會與我們的未來,類似于作品中的倫理亂局是不是會難以“剪斷”地繼續(xù)存在甚至是進一步地加深、擴展與惡化?這一切,確實會引起我們的無限深思。
與《剪不斷,理還亂》中在強勢性的金錢與男權面前倫理的脆弱不同,在《把你扁成一張畫》中,道德不再只會退讓與屈服,它所發(fā)出的抗議與吶喊取代了前者沉重與無奈的道德嘆息。作為道德與良知的象征與體現(xiàn)者,作品中的林浩然在小說的開頭,就以其義舉和他對抵賴民工工資的一位“暴發(fā)戶”的朗聲斷喝確立了自己的道德形象。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林浩然在參與一次書畫拍賣會的業(yè)務活動中,在目擊和見證了水深無比的藝術品交易活動中的坑蒙拐騙的同時,以自己的良知與智慧幫助了一位險些上當?shù)呐。利欲熏心的拍賣商和那些被收買的所謂鑒定專家一起,沆瀣一氣,互相勾結(jié),坑騙買家,但卻被他所攪局。這篇作品我最欣賞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林浩然形象的真切可信。說實話,從作品的開頭,我就有點擔心林浩然被塑造成一個近乎“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當我讀到他在公共汽車上的行為時,我的擔心更加嚴重了,心想余一鳴莫不是要塑造一個“活雷鋒”的形象?但當我看到他在后來明明知道了拍賣中的貓膩,眼看著一位中年買主因為臥底的哄抬而以400萬的高價買走了黃賓虹的《柳堤魚影》時,我方知道他真正的同情。他根本不需要“高大全”得為如此巨富的買主去戳穿其中的真相。也許他和我一樣,都會在潛意識中認為,這位買主的金錢也許來得更不干凈。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非常獨特的方面,就是對巨大的金錢、財富和資本產(chǎn)生了不那么明朗的復雜的想像,林浩然的選擇,殊為真實;其二,則是這篇作品的結(jié)尾,這應該是這篇小說最為關鍵的“文眼”和“豹尾”,不僅類乎神來之筆,殊為有力地顯示出作品的想象力,拓展和提升了作品的意義空間,而且在輕松自如和精準老到的寫實之外,忽然給作品帶來了非常強烈的超現(xiàn)實色彩?梢哉f,如果沒有這樣的結(jié)尾,這篇作品的價值一定很有限,它的出現(xiàn),真的屬于點鐵成金,使得小說滿篇生輝,回蕩著高亢狂野的道德吶喊。金錢使商家不義與無恥,但是在作為一介平民的林浩然這里,它卻收買不到絲毫的良知——“做人要講良心,做了有錢人更應該將良心”,這是林浩然的信條,也是作品所奮力伸張與吶喊出的良知的聲音。
為這封信,這兩天我不斷地重讀這兩篇作品,變得對它們越發(fā)地喜愛,特別是對《剪不斷,理還亂》,它是這幾年來我所讀到的難得一見的精彩短篇。江蘇素來是短篇強省,在當代中國不同的文學史時期,每一代的江蘇作家中,都會出現(xiàn)幾位短篇大家,并且在全國的范圍內(nèi)引領風騷。我個人以為,即以這兩個短篇,其立意,其構(gòu)思,以及其所充分體現(xiàn)的藝術功力,你的創(chuàng)作非常值得作如上的期待。匆匆忙忙地就說這些,不當之處望多指正!
聽說你正在趕寫長篇,不知進展如何?期待著閱讀,并祝順利!
何言宏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